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自汉武帝以来,西汉不少官员都是孝廉出身。当时全社会形成一种“在家为孝子,入仕为廉吏”的氛围和舆论。这反映出西汉(     
A.选官制度趋于公平公正B.统治集团注意笼络民心
C.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巩固D.社会基层治理较为严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唐后期至五代时,枢密使一职先是以宦官充任,曾一度左右宰相任免,插手皇帝废立,后多为武将,权倾将相。宋初,枢密使多以文臣出任,专掌军政,与宰相分权。宋初统治者此举意在
A.削弱宰相权力B.结束藩镇割据C.防止权臣乱政D.提高行政效率
2022-05-12更新 | 549次组卷 | 13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唐初,薛元超以门荫入仕,高宗时官至宰相。他曾说:“吾不才,富贵过人。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女(崔、卢、李、郑、王五姓);不得修国史。”这反映了当时
A.门第观念逐渐淡化B.政治制度的导向
C.历史传承得到强化D.门阀势力的衰弱
2022-05-12更新 | 580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唐书》载,唐高宗下诏:“后魏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迁、卢泽、卢辅,清河崔宗伯、崔玄孙,前燕博陵崔懿晋,赵郡李楷,凡七姓十家,不得自为昏(婚)。”其规定旨在
A.笼络地方贵族B.打击旧有的门阀势力
C.提升皇族地位D.扩大政权的社会基础
2022-05-08更新 | 519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考前模拟(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人物品题,也称之为臧否人物,是汉魏六朝士族社会最重要的文化风尚之一。有曰,汉末清议尚“德行”,曹魏初霸辨“形名”;两晋玄风重“神韵”,南朝衰落好“文采”。其实质是
A.强化对官员的监察B.控制选举的话语权
C.提升社会理学水平D.抨击专制强调自由
6 . 汉武帝时期的朝廷群臣中,儒家、黄老、法家等各色人等,应有尽有;与之不同的是,对诸侯国官员的选用则重用儒生,众多儒生如董仲舒、夏侯胜等被选派担任诸侯国的相、中尉、内史等要职。这一不同旨在
A.完善地方治理体系提高效能B.建构儒学为主流的价值体系
C.平衡各方势力维护政权稳定D.强化皇权为核心的政治秩序
7 . 下表为汉代文献史料节选。这些史料可以印证
史料出处
济南[jian]氏宗人三百余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汉书·酷吏传》
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尽收放流人民也。《盐铁论·复古篇》
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后汉书·伸长统列传》
A.推行“推恩令”的必然性B.强化政府管控的必要性
C.放松“抑商”政策的可行性D.士家大族专权的危害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西汉设立内外朝,尚书权力发展,东汉尚书权力进一步扩大,到魏晋时成为宰相机构,再发展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制。这反映了古代中央机构
A.是相权与皇权妥协的产物B.有效防范了宰相的擅权
C.分工逐渐细化,利于合理决策D.受宗法关系影响渐趋淡化
2021-09-26更新 | 300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邹平双语学校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高二历史试题(2019.4)
9 . 西汉对诸侯王葬制有明确的规定,不轨的诸侯王死后不能使用玉衣。汉武帝时期,畏罪自杀的济北王刘宽死后就没有使用玉衣,草草下葬;中山靖王刘胜无不轨的行为,他死后得用金缕玉衣下葬。这说明,当时
A.葬制规定被严格执行B.专制皇权已空前加强
C.官营手工业技术发达D.地方势力被有效控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曾一度出现“名公巨卿,以能致贤才为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的现象。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的是
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B.监察体系的改进
C.郡国并行制度的完善D.察举制度的实施
2021-06-13更新 | 16020次组卷 | 120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