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2021-10-03更新 | 945次组卷 | 114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必刷(浙江专用)-狂刷02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2 . 对于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政权结构形式,有学者评述道:“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十省官吏“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这一“政权结构”中的“十省”
A.属于“都省”直辖的行政区域
B.管辖范围包括西藏、青海等地区
C.以下的行政区划为路、郡、县
D.行使权力时受到“都省”的节制
2021-06-07更新 | 1364次组卷 | 11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考点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由下表可知,在唐代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初试二试三试
明经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
①科举制成为选官的主要方式
②进士科更能选拔有处理政务能力的人才
③明经科侧重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
④唐诗创作的繁荣与进士科考试密切关联
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 . 【加试题】读史阅世,提升历史学科素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谈教育者,不可不知孔子。其收徒讲学,传承礼乐文化,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影响至深且远。汉兴,选用儒学之士,设立太学,由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隋唐以降,实行科举,“社会孤寒之士,亦得平地拔起,厕身仕宦。”岁月如歌,回顾历朝选士之路,漫步于故宫保和殿,谁能想到这里曾是儒生向往的“天子堂”!

——据《中国政治史大纲》《历史·选修》整理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收徒讲学”与西汉“设立太学”办学性质的不同,概括孔子的教育目标。说明保和殿成为儒生向往的“天子堂”的原因。
2020-11-11更新 | 299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03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康熙帝、明清故宫、颐和园、长城)-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浙江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帝国进入了蒙古时期,与之前的历史时期相比,最显著的变化是“中国”变大了,统一而且超大的,是元。明和清都比此前的中华帝国版图大出了一两圈,这其实是元代确定的框架和范围。……事实上,尽管明帝国并没有真正对西藏和辽河以北地区进行有效控制,但至少在当时人民的心目中,青藏高原与东北地区已不再是绝域,不再是礼乐教化难以到达的地区,而是“中华”的一部分。

——摘自《易中天中华史铁血蒙元》

材料二   建置因乎形势,必合时与地通筹之,乃能权其轻重,而建置始得其宜,伊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若全境收复,经画得人,军食可就地采运,饷需可就近取资,不至如前此之拮据忧烦,张皇靡措也。区区愚忱,实因地不可弃,兵不可停,而饷事匮绝,计非速复腴疆,无从著手,局势所迫,未敢玩愒相将。至省费节劳,为新疆画久安长治之策,纾朝廷西顾之优,则设行省,改郡县,是由不容已者也。

——1877年6月左宗棠上书清廷《遵旨统筹全局折》


(1)依据材料一概括元代对“中华帝国”版图所做的贡献。并以元代的史实说明青藏高原与东北地区是“中华”的一部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阐述此时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进展。依据材料二概括左宗棠建议设立新疆行省的原因,并写出新疆行省设立的时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孤始举孝,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
A.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B.最初的选拔标准是德行和才能
C.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D.保障具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魏源在评论元代行省制度时说:“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 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淮东淮西,汉南汉北,州县错隶而淮汉之险失;汉中隶秦,归州隶楚,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元代的这种地方行政区划方式
①遵循了传统的“山川形便”的原则②削弱了因地理因素可能导致的地方割据
③割裂了区域经济、文化的内在联系④有利于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A.①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8 . 下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按照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别置中书於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
②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
③“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揆。又置御史大夫,以贰於相”
④“皆编、检、讲读之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A.③②①④B.③④②①C.②③④①D.②④③①
2020-06-27更新 | 33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必刷(浙江专用)-狂刷02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9 . 吴晗指出,“在得到君主同意或命令后,就让舍人起草,舍人在接到词头(命令大意)以后,认为不合法的便可以缴还词头,不给起草。在这种局面下,君主就得改换主意。如坚持不改,也还可以第二次、第三次退回,除非君主罢免他的职务,否则还是拒绝起草”。文中的“舍人”最有可能隶属于
A.门下省B.中书省C.尚书省D.刑部
2020-06-22更新 | 895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1年1月浙江选考仿真模拟试卷历史02
2019高二·浙江·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元朝行省制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对明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完善影响至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窃谓省者古来宫禁之别名,宰相常议事其中,故后来宰相治事之地谓之省。今天下疏远去处,亦列置行省,此何义也?当初只为伯颜丞相等带省中相衔出平江南,因借此名以镇压远地,止是权宜之制,今江南平定已十五余年,尚且因循不改,名称太过,威权太重;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踞纵横,无敢谁何,所以容易生诸奸弊……何必令外面权臣借大名分、窃大威权以恣横干东南哉。

——摘编自程矩夫《论行省》

材料二:行省是蒙元帝国留给后世的重要遗产。在世祖前期和中期,多数行省是以中书省宰执临时派出处理军政事务的形式出现的。随着大规模征服战争的结束,临时处理军政事务的行省陡然减少,而半固定化的行省不断扩充和发展,并且在世祖末成宗初逐步过渡到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据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整理

材料三: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常常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交参任用,其长官又大抵是怯薛宿卫出身的蒙古人或色目人。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行省辖内宣慰司、路府州县等仍然接受朝廷(吏部、枢密院)的任用。迁调、考课等管理。世祖末成宗初,行台监察御史和廉访司,相继取得了对行省官吏的奏劾、按问、刷卷等权力,而且有所成效。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时至元朝中后期,行省已不敢擅自裁决大政,必须咨请朝廷都省批文而行事。

——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实行的背景。根据材料二,概括行省制度在元代的双重属性。
(2)据材料一,概括行省制实行之初的弊端。据材料三归纳元朝因此采取的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省制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