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2023·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唐代出现了以山林、寺院为中心的大规模的民间讲学组织——书院,书院不但有名师,有图书,有学舍以居诸生,而且有仓縻以给诸生。这说明唐代(     
A.私学教育繁荣B.科举取士的衰落C.教育体系完善D.社会教育多样化
2023-05-06更新 | 504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2023届高三选考科目押题(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魏晋时期,封爵是获得政治权势的重要途径,“公侯之子孙”能轻易获得上品。从下表出仕的统计中可以看出该时期(     
父祖或本人有爵者(出仕)父祖或本人无爵者(出仕)
西晋81183
东晋130108
A.官员选拔的封闭性强化B.普通的地方豪强出仕途径拓宽
C.中正品评评议权力削弱D.社会各阶层的流动性得到增强
2023-01-18更新 | 932次组卷 | 9卷引用:黄金卷07-【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高考历史模拟卷(浙江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学者统计,唐代有 369名宰相,出自 98个家族;而宋代有 134名宰相,出自 126个家族。由此可知,科举制(     
A.导致世家大族垄断政权B.优化官僚队伍整体结构
C.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D.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4 .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政治体制不尽相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集议制度具有集思广益的长处,避免了个人思考的见事不周、偏执一端或墨守成规的弊病。许多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员参与决策,汇集了来自各方面的情况,决策者们就能较为准确迅速地了解信息,掌握动向,避免颁布错误的政令,……年轻的低级官员参与议政,给政事堂会议带来了生气和活力,给封建政治带来了新气象。政事堂合三省首长议事,减化了颁行的手续,从而政令制订迅速,执行便捷,提高了行政效率。

——摘引魏向东《试论唐代政事堂宰相集议制度》

材料二     时军机之权,独峙于上,国家兴大兵役,特简经略大臣、参赞大臣,亲寄军要。……厥后海疆衅起,经略才望稍爽,权力渐微。粤难纠纷,首相督师,屡债厥事,朝廷间用督抚董戎,多不辱命,犹复不制以文法,故能霈施魄力,自是权又移于督抚。同治中兴,光绪还都,皆其力也。

——引自赵尔巽《清史稿》

材料三     民初,中国社会成立的政党和类似政党的政治团体大约有300多个。有人称这一时期为“政党林立的时代”。……针对这一历史现象,梁启超在给袁世凯的信中讲到:“今国中出没政界之士,可略分为三派。一曰旧官僚派,二曰旧立宪派,三曰旧革命派。……政府惟有利用健全之大政党,使为公正之党争,彼自归于劣败,不足为梗也。”

——据谢彬《民国政党史》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概括政事堂设立后的决策优势。结合所学,阐述为加强君主专制,中枢机构在宋朝的演变概况。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从军机处决策机制的角度简述“军机之权,独峙于上”的观点,试分别从太平天国和八国联军侵华两个时期分析“权移于督抚”对清朝造成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述“政党林立”这一历史现象,分析此后袁世凯对“健全之大政党,使为公正之党争”这一建议所采取的举措。
2022-12-15更新 | 38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A.规范地方行政B.防止武人干政C.提升军事能力D.削弱州府权力
2022-06-09更新 | 15550次组卷 | 106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1(浙江专用)
6 .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五月,诏贤良曰:“朕之不敏,不能远德,此子大夫之所睹闻也,贤良明于古今王事之体,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著之于篇,朕亲览焉。”于是董仲舒、公孙弘等出焉。元朔元年冬十一月,有司奏议曰:“今诏书昭先帝圣绪,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奏可。

——摘自班固《汉书》卷六《武帝纪》

材料二 隋唐五代是中央监察制度的长足发展阶段。御史在秦汉隶属于少府,魏晋南朝隶属于内省。隋初,御史“依旧入直禁中”,炀帝大业年间“始罢御史直宿”禁中之制。自此,御史完全脱离了宫禁,成为相对独立的中央专职监察官。隋炀帝还精简门下省机构,把城门、殿内、尚食、尚药、御府等五局从门下省中分离出来,使门下省逐渐成了掌“省读奏案”的封驳机构。隋朝除御史台之外,增设司隶台和谒者台,与御史台合称三台。御史台负责监察中央官吏,司隶台和谒者台监察地方。

——摘自贾玉英等《监察制度发展史》

材料三 所谓“科举”名称,就是由“开科取士”或“分科举人”而来。由封建国家设立各科,定期进行统一招考,成绩优秀者授予官职…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6年)开始设置“进士科”。隋朝的科举,初设明经、进士、秀才三科。其中秀才科最难。……所以“隋世重举秀才,天下不下十人”。…唐朝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了科举制度。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据郑海峰《中国古代官制研究》、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整理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选官制度,结合所学指出这一选官制度的选拔标准和基本流程。
(2)根据材料二,指出隋朝监察制度的发展表现。结合所学,概述唐代御史台的主要职责。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讨论:①科举制度既为知识分子提供机会也改造了知识分子。阐述科举制度对于古代知识分子人生观的影响。试以故宫的某处重要建筑为例,加以说明。②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试从人才选拔的角度,概括科举制对现代社会的借鉴价值,并分析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的意义。
2022-05-30更新 | 403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温州中学、金华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明代学者丘浚在《大学衍义补》一书中对唐朝吏部“身、言、书、判”的选官标准有如下论述:“若其于身必取其丰伟,于言必取其辩证,则晏婴之貌不扬,裴度之形短小;周昌之期期,邓艾之口吃,皆在所弃矣。”这表明该学者
A.赞同唐朝科举选官标准的合理性B.全盘否定晏婴裴度周昌邓艾等人
C.猛烈批判明朝实行的八股取士制D.认为唐朝吏部选官存在不公正性
8 . 官僚政治是中国古代形成并延续两千多年超稳定政体的主要原因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钱穆认为,中国过去的政治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按照他的叙述,唐朝的中央政府组织则更校汉代进步,它影响了以后一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建设。体制、观念上的进步不仅体现在此,更是有把政权开放给全国各地,不断奖励知识分子加入仕途。

——毛凯贤《中国官僚政治的历史评价》

材料二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圈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据材料一,指出钱穆的观点,并结合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史实予以说明。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滴化形态”的理由。并以人命重案为例,说明元朝中央是如何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的?
2022-05-28更新 | 403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2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新唐书·地理志》记载了一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这一制度主要实施于
A.①B.②C.③D.④
2022-05-28更新 | 362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2022届高三5月第三次选考科目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史书对某一制度记载道:“四科取士,一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明达法令……四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该制度
A.为选拔世族子弟而设立B.考选的方式和内容比较封闭
C.促使社会阶层流动加速D.打破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2022-05-18更新 | 376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Z20名校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