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据清代《畴人传》统计,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到清初,在天文历算方面有一定成就的共收录243人,其中自西汉至明中叶约150人中,出生于官学的“司天学生”和“星历生”仅有2人;出生于“司天官属”和“司天役人”的也只有2人。这一数据反映出
A.科技教育成为私学的主要内容
B.官员选拔标准制约官学教育内容
C.理学传播成为官学主要教育内容
D.封建儒学教育扼杀士子创新思维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地方治理的中间环节设置和管理上,赵宋王朝创建了路制,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每路设四个机构一一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和安抚司,形成分工格局,四司互不统属,长官地位相体,各自拥有独立的机构与官员,分别隶属于不同的中央部门,办公地点也不在同一州内,仁宗皇佑三年,下诏诸路提点刑狱司廨舍与转运使副同在一州者,并徙他州。宋代路制分为以转运司为主体的民政路和以安抚司为主体的军事路两大系统,为了防止路级诸司在行政及监察活动中的欺上瞒下、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的行为,宋王朝又规定了诸司互察法与行政复查制度,宋徽宗崇宁五年,正式颁布《诸路监司互察法》,规定请司若有违法不公行为,要互相举报,不仅诸司之间要互相察举,诸司属官与长官之间也要互相举报,宋代路级的运行机制,避免了重蹈汉唐以来由于地方势力尾大不掉而陷入军阀混战和藩镇割据的历史覆辕。

——摘编自张小稳《宋代的路:划时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设计》

材料二   晚清时期的江南市镇自治的运作方式是中国社会固有的非程序化协商式民主,在选举上,江南市镇各社会组织通常实行较为谦逊的公推制,推选在事业与德行上素孚众望者作为领袖。在自治事务的决策上,通常采用多方参与,温和协商、充分交流、相互妥协的公议制,尽可能在不破坏情面的情况下实现各方的互利与共赢。这种缺乏明确程序但经过多方参与、充分协商的公推与公议制,和当代西方学界为反省竞选与票决式民主而新提倡的“协商民主”正好不谋而合.1908年清政府发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镇在历史上首次获得了正式自治法律地位,从清末各地镇自治公所成立的数据看市镇自治传统较深远的江南地区的自治成效较之于其他地区要好得多,到清亡为止,各省成立镇自治公所数较多的为江苏、浙江各省,其中江苏达到210个,为全国之冠

——摘编自武乾《乡镇体制的历史检视与现实的多元选择》


(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地方治理的特点,并分析宋朝地方治理模式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晚清江南市镇自治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历史上地方治理模式对当代现代沿海地区治理改革的启示。
2021-03-15更新 | 35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六校2021届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反映了西汉时期淄川国诸王世系、在位年数及王国领地等数据变化表(公元前164年一公元前9年)。据此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诸王世袭在位年数王国领地
刘贤11年28县
刘志24年28县
刘健20年11县
刘遗35年11县
刘修古28年7县
刘尚6年7县
刘横31年3县
刘交6年3县
刘永12年3县

A.县制行政管辖区不断扩大B.中央与地方矛盾日益尖锐
C.中央实现对地方垂直管理D.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增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所示为某学者统计的唐代大士族子孙中拜相人数比例的数据。据此可知,唐代
时间门荫出身所占比例进士出身所占比例
唐朝前期77.6%12.1%
唐朝中期46.0%34.0%
唐朝后期16.5%82.6%
A.科举选官成为主流B.门荫出身升迁渐难
C.世家大族走向没落D.君主集权得到强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如表两汉时期入仕士人家世背景比例表(%),如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东汉时期
世代西汉东汉
无仕官记录有仕官记录无仕官记录有仕官记录
一代(父亲)72.1127.8956.9543.05
二代(父至祖父)69.0130.9951.6948.31
三代(父至曾祖父)68.7331.2750.6149.39
四代(父至高祖父)68.7331.2750.3449.66

A.朝廷选官标准发生变化B.官员选拔机制出现异化
C.儒学垄断地位受到挑战D.门阀士族政治相对封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下表是两汉时期入仕士人家世背景比例表(%)

上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东汉时期
A.朝廷选官标准发生变化B.儒学垄断地位受到挑战
C.官员选拔机制出现异化D.门阀士族政治相对封闭
7 . 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科举制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在国内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图1、图2、图3、图4是中国古代四个历史时期(唐代、两宋、元代、明清)的科举状元籍贯统计部分摘录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网易网络资料整理


根据图1、图2、图3、图4的科举状元籍贯分布等信息,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和理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如图为史籍中关于唐代官员的出身的详细统计(单位:人)。据图中信息可得出的结论是,唐代
A.科举制只是九品中正制的翻版B.科举制并没有真正实施
C.出身门第依然是选官重要标准D.科举制为选拔士族而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表是清代江南地区402位进士来源情况统计,其中有14人信息不详。由此可见,清代江南地区
地域人数比例(%)
城市32483.5
市镇5012.9
农村143.6

A.教育资源分布不均B.人才选拔范围缩小
C.科举制度功能弱化D.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为中国古代历朝地方政府层级体制情况统计


——摘编自柯学民《中国地方政府层级体制的历史变迁与启示》


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地方政府层级体制变化的演变规律,选取其中一个特点,加以分析说明。
2021-12-26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六校2022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