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23-24高二上·全国·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选官春秋。

材料一   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考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五代〕《唐摭言》卷一《散序进士》

材料二   学秀才的,经学、词赋是两等……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

——〔元〕《通制条格》卷五《学令·科举》

材料三

图片说明:左图是老北京的一款游戏“升官图”的部分截图,玩法类似于“大富翁”。图上有各种官位名称,玩家从白丁(平民)开始,通过掷骰子随机决定升降,最终可上升到三公之位。当走到有些官位时玩家可以快速升官,而有些官位则升迁不易,甚至可能降职。
(1)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经过了长时期的发展,请将下列选官制度与时代相对应(填字母)。

A察举制  B科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世官制       E军功爵制
①: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⑤:_______
(2)材料一和材料二涉及什么选官制度?两位论者对该制度的态度有何不同?请从时代背景的角度分析论者为何会持这样的态度。
(3)“升官图”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是否有史料价值?通过“升官图”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在使用“升官图”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2023-09-04更新 | 149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单元测试)-【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 . 封泥是古代信函文书封缄的实物遗存,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下图为汉代“扬州刺史”封泥,在下列研究主题中,它最适合用来研究中国古代的
A.选官制度B.监察制度C.赋税制度D.军事制度
3 . 古代中央政府派三省官员出使地方称行省。《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十一年》记载:“(金)户部尚书瓜勒佳必喇为翰林学士承旨、权参知政事,行省于辽东。”陆游在《纵笔》一诗中也写道:“行省当年驻陇头,腐儒随牒亦西游。”有人据此认为行省制度开始于宋代。由此可知
A.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较低,不宜采信
B.宋代行省与元代行省同名异物,没有任何联系
C.利用以诗证史的方法可证明行省制度确立在宋代
D.元代吸收了前代地方治理与统治的经验
2019-12-07更新 | 245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优辅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不允许皇帝观看《起居注》;唐朝开启了皇帝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起居注》的历史变迁最能说明
A.皇帝越来越轻视文化修养
B.君主专制呈现出不断强化的趋势
C.皇帝越来越关注自身形象
D.《起居注》的史料价值越来越小
2019-01-11更新 | 216次组卷 | 28卷引用:河南省豫西名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七十二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地方官制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地方官制对北宋王朝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该学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结合所学找出支持该观点的史实。
2022-12-31更新 | 421次组卷 | 25卷引用: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史料记载,唐代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富。”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平定安史之乱的需要B.节度使权力过于集中
C.少数民族首领的叛乱D.边疆军务强化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运用现存明朝进士登科史料中的有效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从明代初期到后期,平民家庭出身的进士占进士总人数的比例从75%跌至45%,而官员家庭出身的比例从24%提高到53%。这主要反映出
A.社会流动加强B.科举制度僵化程度的加深
C.选官考试程序的不公D.恩荫入仕机会的增多
2022-05-29更新 | 327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史料记载.唐代前期实行“统收统支”的国家财政管理体制。其中,“统收”主要表现为租庸调、地税等国家税法的立法权和司法权都集中在中央;“统支”主要是指每年全国各级军政部门的财政支出项目和支出计划都由中央规划和安排,再下达地方政府执行。这主要反映了唐代
A.地方管理的优化B.中央集权的弱化
C.财政体系的落后D.国家治理的进步
2022-05-24更新 | 571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以文书御天下”是中国古代政治运作的重要特征。下列史料与阐释对应正确的是(     
史料阐释
A“制诏,三代无文,秦始有之”“秦并天下,改命曰‘制’,令曰‘诏’,于是‘诏'兴焉”秦朝开始确立文书制度,并建立起文书传送系统
B“(唐)中书、门下,机要之司。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凡制,敕施行,京师诸司有符、移、关,牒(公文统称)下诸州者,由都省(尚书省)以遣之”官方文书种类繁多,由三省共同签署并负责执行
C《大明律》规定;“凡增减官文书者,杖六十”“兄官文书稽(耽误)程者,一日吏典笞一十,三日加一等,罪止笞四十”以法律手段保证文书工作的正常进行,严惩擅改或延误
D雍正谕内阁:“是以令其密折具奏。及发与廷议有裁去本人姓名者,无非欲诸臣无所回护,直言无隐”官员上奏密折不必署名,体现决策机制的规范化
A.AB.BC.CD.D
10 . 史料记载:琅琊王氏,从东晋的王导到南齐的王俭,“六世名德,海内冠冕”,当宰相的接二连三,甚至连白痴也可出任高官。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郡县制的推行B.科举制的设置
C.九品中正制的实施D.中央集权的加强
2021-04-22更新 | 479次组卷 | 46卷引用:江苏省启东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