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8 道试题
1 . 汉初“私铸钱盛行,钱法很乱。”针对此情况,“自前一九三年(惠帝二年)至前一一三年(武帝元鼎二年),钱法变了九次,也就是在铸钱问题上,朝廷和豪强做了九次斗争,到第九次朝廷才取得胜利。”朝廷这些做法的根本意图是
A.规范货币发行B.打击豪强势力
C.发展商品经济D.加强中央集权
3 . 西汉初期,在“革秦之弊必行封建之制”的社会舆论影响下,汉高祖刘邦推行
A.三公九卿制B.皇帝制度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度
2021-02-01更新 | 419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2021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
4 . 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既可

(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三   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

——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1)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进步意义。
(3)据材料三,概括科举制1905年被废除的原因。
6 .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使得中央决策和执行体系日臻完备。其执行体系包括
A.尚书省六部B.中书门下省C.尚书门下省D.中书尚书省
7 . 汉初,“汉承秦制”,又“惩亡秦孤立之败”,在地方上采取的行政制度
A.削弱诸侯王势力B.在全国分设13个刺史
C.严厉打击豪强势力D.郡县与分封并行制
8 . 唐朝中后期,节度使的权力愈发扩大,他们自行任免下属文武官员,地方官吏几乎成了节度使的家臣,士兵几乎成了节度使的私家武装。节度使一旦死去,或由子嗣继任,或由部下接班。朝廷委派的继承人选往往无法立足,朝廷也无可奈何。史学界对以上现象称之为
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C.朋党之争D.五代十国
2021-01-21更新 | 445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下图为某一朝代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由如图信息判断,该朝代是
A.秦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