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高一(1)班同学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为主题,制作如下示意图。图中选官制度的标准依次是(     
A.军功、品行门第、才能B.血缘、品行门第、军功
C.军功、血缘、才舱门第D.品行、军功、才能、血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临时遣官巡查是指朝廷在正常的监察和行政隶属体系以外,临时派遣“软差”官员,不定期地巡察各地。西汉宣帝遣官十二朝臣“循行”,主要是“存问鳏寡,察吏治得失,举茂才异伦之.BB,东汉末年,厦帝建福用率等八人“分行天下“超行风俗”,几制史、那守有脏罪者,皆奏勃之,贞观年间,唐太宗派遣大理卿孙伏伽等人分巡各地黜陟州县吏,经皇帝宰相裁定,二十名良吏提耀,千余名过失官吏被罢黜。元代不定期奉使宣抚,体察民间疾苦和官吏贪廉,对所察有罪官吏,五品以下或可“就便处央”,四品以上奏请发落。元末朝政黑暗,两次奉使宣抚在整饬吏治方面成效甚微。明代正统,景泰年间,奉使大臣不仅有权融陟布政使以下官员,就连巡抚重臣也可奏新。

——摘编自李治安、杜家骥《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材料二   古代巡视官员下基层明察暗访,特别是暗访,或称微服私访,是一种有效接触群众了解实情的果道,但那多是一种百姓的企盼和清官的一周情远,调为官修阶层有着共同的利益,与百姓分属于不同的阶复,监察官要维护的是那个代表地主卧级根本利益的封建制度。所以,历朝历代都解决不了贪官污吏现象,朝代更替也就成为必然。

——摘编自张端武《巡视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西汉至明代巡察职能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巡察制度的积极作用。
2022-02-16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铜川王益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冲刺(一)历史试题
3 .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专制统治不断加强,构成了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请依据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朝代组织机构       
明朝A无丞相之名,有丞相之实,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有票拟权
清朝B是处理军国大事的权力枢纽,它的设置标志着皇帝集权发展到顶峰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政治制度?从材料内容看,该朝代为巩固统一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2)材料二反映的又是哪个朝代的政治制度?从材料内容看,该朝代在地方上设立什么机构标志着我国现行省级行政区划制度的开始?
(3)请补充写出材料三表格中A、B所代表的组织机构名称。
4 . 《哈佛中国史》载:“蒙古人将原来的金、宋两朝的领土分为九个行政单位,元朝统治的核心区域是北京及其周边……其余的领土被分为八个区域……”对这“八个区域”进行管辖的是
A.侯国B.郡县C.九州D.行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以皇权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官僚体制的设置与管理制度的调整,都体现出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帝国建立。秦王嬴政自称“皇帝”以示大统一统帝国统治者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后历代王朝都没有废弃这位“始皇帝”创立的皇帝制度和皇帝这个称号。

——摘编自攀树志《国史十六讲》


秦朝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秦汉中央官制,经过数百年发展演变,到隋唐其核心地位已被西汉中期以后相继出现的机构(下图)所取代。如遇需要集思广益的重大问题,则由宰相主持百官集议,以形成决策。中书、门下省与监察、谏诤相配合,共同保证决策尽可能正确。


唐朝中央权力结构示意图

材料三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督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衡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摘自《皇明祖训》

明成祖朱棣即位以后,到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七人,入直文渊阁,得以参预机务……内阁之名及阁臣参预机务自此始……阁臣虽说参预机务,仅备顾问而已,凡事不能有所参决,皆由皇帝决定。

——摘编自张仁忠《明清简史》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摘骗自赵翼《檐曝杂记》

军机处地位虽然显赫,但绝对地听命附属于皇帝,没有丝毫独立地行动和决策的余地。军机处的组织形式也很特殊,既无官署,亦无专官,又无属吏,不是一个独立的、正式的衙门。

——摘编自戴逸《简明清史》


(1)依据材料,指出秦朝创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三省六部制的主要作用。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明清时期中央机构的新变化。简要说明明清君主专制发展的总趋势。
2022-01-04更新 | 35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秦始皇加强了一项制度。该制度下官员官阶不高,直接对皇帝负责:主要职责是监督官员,对违法乱纪、仗势欺人、贪污腐化结党营私等人和事进行处置。此制度是
A.郡县制度B.监察制度C.丞相制度D.皇帝制度
2020-12-2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2017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8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A.分封制、宗法制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度、行省制度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度
2020-10-20更新 | 170次组卷 | 35卷引用:陕西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普通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四)历史试题
9 .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A.反映宰相位高权重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平衡制约
C.有效防止君主专制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10 . 据《汉书》等记载,在郡县制度下“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体制最尊。啬夫职听讼及赋税,其权尤重,人民竟有知啬夫而不知有郡县的。这体现了
A.汉代未真正实现统一
B.郡县制未广泛推广
C.一定的地方自治色彩
D.啬夫由中央任命
2019-10-25更新 | 793次组卷 | 33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2019-2020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冲刺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