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三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三图分别体现了哪一朝代何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2)与图一相比,图二制度有何显著特点?
(3)图三现象是否代表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简述理由。
(4)综上所述,谈谈你的看法。
2019-09-17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拓展卷历史试题(4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2 . “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
A.君主专制的削弱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央集权的加强D.分封制的巩固
2019-01-30更新 | 2003次组卷 | 33卷引用: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练习
3 .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说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唐朝中枢机构和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
C.唐中宗时皇权有所弱化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2020-08-10更新 | 757次组卷 | 110卷引用: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甫镈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甫镈的建议作罢。由此可见
A.唐朝时期的丞相权力大于皇权
B.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作用
C.唐朝门下省权限高于中书省
D.唐朝的中枢机构具备近代民主制度特征
2019-09-28更新 | 123次组卷 | 18卷引用: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练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停止任何法律效力;1701年议会又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把原先属于国王的任免法官的权力转到各部大臣的身上。罗伯特·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内阁首相,他的政策在下议院失去多数的信任而被迫辞职,从而开创了一个先例:凡内阁失去下议院多数的信任即告辞职。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各自拥有什么权力?结合所学对这一制度进行简单评价。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什么政体?图中体现了美国政体的什么特点?(1分)总统、国会、联邦法院各自拥有什么权力?      
(3)据材料三概括近代英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完善的历程。    
(4)材料一和材料二、三中都体现了对权力的分割,结合所学谈谈它们实质上的不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针对某一政权成立之初的人员成分,清代史学家赵翼评价说:“为天地一大变局”,“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该政权是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2017-11-2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练习
7 . 隋朝融汇南北之长而推陈出新,做出了一系列深远的改革和创新。图中所示隋朝实行的制度

①体现了皇权增强的趋势②有利于宰相的擅权专断③反映了行政分工与牵制④造成了皇权的专制独裁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第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本朝惩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久困弱。

——《朱子语录》

材料三(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1)材料一中所说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该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的进步性。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是如何将“一切收了”的。如何认识朱熹“州郡遂日久困弱”的论断?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应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两汉孝廉家世可考知者128人,其中官僚贵族子弟69.6%,富豪6%,平民15.7%,贫民8.7%,由此可见,汉代察举制
A.削弱身份制,世袭制
B.兼顾各阶层的利益
C.体现公平公正
D.沿袭世卿世禄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