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据《后汉书·百官志五》记载,每年地方官员“上计于所属郡国”,具体为“丞尉以下,岁诣郡,课校其功。功多尤为最者,于廷尉劳勉之……负多尤为殿者,于后曹别责”。由此可知,汉朝的上计制度(     
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B.推动了汉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C.成为中央治理地方的重要方式D.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考课体系
2023-01-22更新 | 314次组卷 | 10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必1)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21-22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间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当权者的亲属)也”。这段记载表明当时的选官制度(     
A.以孝廉作为选官的标准B.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C.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D.推动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
2022-08-02更新 | 910次组卷 | 14卷引用:全册综合能力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选必一同步测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巡守是古代君主出京巡察地方的重要活动。以下相关记载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春三月,还至泰山……初置刺史部十三州。” ②“王亲遹省(巡守)东国南国……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凤夷。’” ③“巡行口外,按历蒙古诸藩,加之恩意,因以寓怀远之略。” ④“皇帝临位……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亲巡远方黎民。”
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C.③②④①D.④③①②
2022-04-01更新 | 615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一单元政治制度(单元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选必一同步测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以下是《唐会要》中关于尚书仆射的记载。

这些记载反映出尚书仆射的设置(     
A.使中枢权力机构基本完备B.受到选官制度的直接影响
C.体现了制度的传承与创新D.表明其职能不断得到强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初,由朝廷临时任命主考官,改变知贡举一般多由礼部侍郎出任的做法,称权知贡举,为了分割其权,后又增设权同知贡举若干名,以后成为制度。宋太祖时,知贡举官虽然并不固定人选,但每当朝廷任命之后,并没有立即隔离,他们在主持考试之前仍有足够的时间接受请托或授受贿赂,因而往往发生徇私舞弊的现象,甚至引起落第士人的诉讼。据《宋史·选举志三》记载:“初立四门学,自八品至庶人子弟充学生,岁一试补。差一学官锁宿,弥封校其艺,疏名上闻而后给牒。”此举得到太宗皇帝的赞赏,“后遂为定制”。宋真宗时两次下诏,重申这项制度。为了加强对主考官的监督,又进一步规定,负责各类发解试的考官,也得与知贡举一例锁宿。锁宿制度规定:各级主考官员一经受命,立即和外界隔离,就是家人也一律不得见面,直到考试结束。其锁宿时间一般为一个月,若事情没有办完,就适当延长。

——摘编自崔勇、丁建军《宋朝科举考试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实行锁宿制度的原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实行锁宿制度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东晋葛洪《抱朴子·审举篇》记载,“灵、献之世,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索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表明当时的选官制度(   
A.注重门第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B.在事实上不能选拔出有用之才
C.重才轻德的选拔依据弊端渐显D.在执行过程中标准背离了初衷
2021-11-25更新 | 1265次组卷 | 38卷引用:《单元测试定心卷》-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能力提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晋书》记载:“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这说明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A.以门第族望为选官标准B.恢复了汉朝的察举制度
C.引发了乡民议政的热潮D.适应了曹魏局势的需要
2021-09-30更新 | 728次组卷 | 22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单元AB卷-中外历史纲要上-第0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A卷基础篇)
9 . 据记载,唐天宝末年,“修文教,废武备,人至老不闻战声”。中央禁卫军士兵大多来自“市人白徒”,富者“贩缯彩,食粱肉”,壮者“角抵拔河、翘木扛铁”,整日打架斗殴,以致“有事乃股栗”,无力作战。据此可知,当时
A.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盛行B.中央集权存在着危机
C.市民阶层的社会影响扩大D.保甲法实施成效甚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东汉《曹全碑》记载,曹氏家族从曹敏至曹全历五代,几乎全以孝廉入仕,从县令起步,逐步高升;曹氏族人“或在安定,或处武都,或居陇西,枝叶分布,所在为雄"。这一现象反映出
A.地方割据势力严重威胁皇权B.门第家世成为选官主要依据
C.自上而下的选拔机制遭破坏D.察举制度在实施中弊端显现
2022-01-20更新 | 235次组卷 | 28卷引用: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A卷·知识通关练)-【单元测试】高一历史分层训练AB卷(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