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史书记载:西汉文帝曾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判案多少起?收支多少钱粮?”周勃惶恐不能答。左丞相陈平辩解说,这些都不是丞相的事情,“使公卿大夫,主管具体事务的官员都尽到自己的职责,才是丞相之责”。这里所强调的是,丞相拥有
A.监察百官之职
B.审议决策之权
C.上传下达之责
D.专司行政之事
2 . 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朝代制度后果
郡县制
汉初郡国并行七国之乱
汉武帝推恩令、刺史
节度使藩镇割据
文官任知州,设转运使统管财政
行省(宣政院、巡检司)
A.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B.文人治国风骨不断凸显
C.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发展D.集权制度建设探索前行
2020-02-09更新 | 249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言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移风易俗远比军事征服艰难。秦灭六国,以郡县治东方,结果激起东方六国的强烈反抗。西汉立国后,诸侯王与“奉汉法以治”的郡县长官不同,一定程度上从俗而治,缓和了矛盾。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汉代中华文化尚未出现融合B.从俗而治有助于缓和文化矛盾
C.未从俗而治导致了秦的灭亡D.汉承秦制才是长治久安的保证
4 . 以下是我国古代三个不同时期的“中央机构示意图”。对以下三幅图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图1


图2


图3


A.三幅图呈现的都是中央官制B.目的都是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图1至图3呈现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D.图3反映的是宋代的中央官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大历史系教授阎步克研究认为:中国古代官制中存在着两类官职,一类承担兵刑钱谷、监察考选等实际行政职能,即“职能性官职”;另一类则主要用于安排官僚品位高下,属“品位性职类”.秦汉以后,官职复杂多变,每一细微变化都折射出相关政治变迁.下列有关解读中不正确的是
A.秦汉“以吏治天下”,禄秩等级从属于职位的色彩浓厚
B.魏晋官僚“士族化”,仅参照等级品位因素
C.唐宋入仕者皆授官阶,说明已基本摆脱魏晋品位的影响
D.明清以“品位性官职”为主,与专制皇权的高度强化紧密相关
2019-09-22更新 | 465次组卷 | 31卷引用:湖北省随州市随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期期中考前练兵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唐书》记载:唐代830多名进士中,士族子弟约588人,小姓约109人,寒素家庭子弟约132人,对这一结构的出现解读合理的是唐代
A.科举制是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的
B.士族子弟有优厚的家庭文化素养
C.科举制是对九品中正制的継承
D.科举制缩小了人才选拔范围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都按照皇帝的律令和意志办事。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就是朝廷,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公九卿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私分明,政绩有考课,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善。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即郡县两级制度。郡县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升迁,地方官僚之间没有战乱、兼并之事。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年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张传玺等《中华文明史》


(1) 解读材料一,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 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史实不充分的酌情扣分)
材料二   总的说来,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种综合并不容易: 它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都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事实上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一一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 解读材料二,结合近代欧美国家民主政治的实践,阐述材料观点。(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史实不充分的酌情扣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