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西汉初年,汉文帝问当时的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判案多少起?收支多少钱粮?”周勃惶恐不能答。左丞相陈平辩解说,这些都不是丞相的事情,“使公卿大夫,主管具体事务的官员都尽到自己的职责,才是丞相之责”。从这个故事说明:
A.丞相主管审议决策之权
B.右丞相只是皇帝的顾问机构
C.丞相负责监察百官的履职
D.丞相的职能只是分管行政
2016-11-2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市葛洲坝中学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2 . 对下图所示解读正确的是,该制度(     

A.巩固了汉代的中央集权统治B.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C.被汉武帝改造后逐渐稳定化D.在本质上与分封制相同
2023-02-21更新 | 26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3 . 随着佛、道等新兴文化在中国纷起.传统儒学也多分枝权.解读分歧甚重,面对这一局面,唐朝对中国文化进行了一场梳理和规范;除此之外,唐朝还将前朝制度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一套包含三省六部官制、科举制等核心制度的规整体系。由此可见,唐朝文化强大的生命力源于(     
A.对外交流B.兼收并蓄C.整合创新D.坚守传统
4 . 唐代在三省长官外,其他较低的官员也可参加机务,只要在他的原有官街下,加上一个“参议朝政”“平章政事”或“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类的名号,便有资格参加政事堂会议。对这一举措,以下相关解读准确的是
A.提高了中枢行政效率B.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
C.提升了民主决策水平D.有助于完善管理体制
2021-12-17更新 | 180次组卷 | 2卷引用:【对点变式题】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统编版)-期末测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唐前期官制表,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太宗时中书省(中书令)门下省(侍中)尚书省(左右仆射)
高宗时西台(右相)东台(左相)中台(左右匡政)
玄宗开元初年紫徽省(紫徽令)黄门省(黄门监)尚书省(左右丞相)

A.三省制只存在于唐朝前期B.中枢权力体制整体上相对稳定
C.行政权逐渐向尚书省集中D.中书省、尚书省长官方为宰相
2022-01-03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对唐太宗贞观初年的政令解读正确的是
A.中书省草拟政令权力不受限制B.门下省拥有决策的绝对否决权
C.皇帝失去对政令决策的否决权D.六部分担尚书省的实际执行权
2022-01-16更新 | 35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对下表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北宋科举取士对比表(摘录)
皇帝太祖太宗真宗仁宗
录取数118139916514255
年平均数7.9174.9127327
A.加重了宋代的三冗现象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推动了宋代科技的发展D.拓宽了宋代的统治基础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刘邦建立的汉朝,最大的贡献就是“汉承秦制”。但在继承的同时,还犹豫不决,进两步退一步,他宣布:“非刘氏而立,天下共击之。”然而事与愿违,效果适得其反。到汉武帝时,才把秦始皇创建、汉高祖重建的帝国体制进一步强化、完善,使大汉帝国尽显威仪,并走向了顶峰。

——摘编自樊树志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十三州,州设刺史一人。但设立刺史以监察地方以后,刺史制度并没有一直按照武帝设计的模式运转,而是逐渐发生演变,见图4(①表是武帝设立刺史前的情况,②表是设立刺史后的情况,③表是东汉末的情况。箭头代表机构之间的从属关系)。刺史作为监察官,它的职权仅在监察。当它作为行政长官时,职权无疑是要扩大到许多方面。


——摘编自薛军力《从汉代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看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承秦制"的具体表现及"效果适得其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强化完善汉帝国的政治举措'并对材料二中图示现象作一解读。
9 . 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朝代制度后果
郡县制
汉初郡国并行七国之乱
汉武帝推恩令、刺史
节度使藩镇割据
文官任知州,设转运使统管财政
行省(宣政院、巡检司)
A.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B.文人治国风骨不断凸显
C.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发展D.集权制度建设探索前行
2020-02-09更新 | 250次组卷 | 18卷引用: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在曹操当时,采行九品中正制而有效于一时,但此后此制度墨守不变,毛病丛出,后来人便只怪九品中正制不好,其实这也有些冤枉……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九品中正制无法选出实用的人才B.九品中正制的施行直接有利于门第
C.认识九品中正制应考察历史变化D.研究九品中正制只能参照最终结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