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由下表可知,在唐代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初试二试三试
明经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
①科举制成为选官的主要方式
②进士科更能选拔有处理政务能力的人才
③明经科侧重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
④唐诗创作的繁荣与进士科考试密切关联
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
文献文字记录
《史记·秦始皇本纪》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御史)
《汉旧仪》惠帝三年,相国奏遣御史监三辅郡
《通典》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汉书·百官公卿表》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

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
B.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
C.秦汉时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
D.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
2019-06-14更新 | 673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8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历史仿真模拟试卷02
3 . 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据此可看出
当时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
派别儒家(六艺)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
支派103372110761220
篇数31239933692173686107403
A.儒学地位明显提高
B.“百家争鸣”趋于结束
C.活字印刷术广泛采用
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2018-09-06更新 | 627次组卷 | 39卷引用:备战高考历史日日练3.21——2022届新高考浙江卷版
4 . 时序观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基础。下表所列,依照历史信息所属的历史时期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时期历史信息
明码标价半两钱标准衡器直道
“计工受值”王阳明铜活字“通番禁令”
“九市”市籍司隶校尉“五都”
参知政事“瓷路”《武经总要》石普
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①
C.①③④②
D.④②③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是对唐代尚书省勾检官(从事文书监督检查的官员)的相关。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唐代
出处记述
《唐会要》卷五八各级官府皆“据文案大小,道路远近,皆有程期。如或稽违,日短少差,加罪。”
《唐律疏议》卷九“其官文书稽程者,一日笞十,三日加等,罪止杖八十。”
《唐六典》卷一“凡文案既成,勾司行朱讫,皆书其上端,记年、月、日,纳诸库。”

A.政府注重官员行政规范
B.三省六部制走向成熟
C.尚书省隶属于监察部门
D.对政务犯罪惩罚严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下表是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
北宋(71)南宋(62)
高级官员208
中级官员1510
低级官员128
无官职记录2436
此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2018-06-09更新 | 10851次组卷 | 163卷引用:备考2019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练习题
17-18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对下表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类别察举制科举制
依据品德、学问、议政能力“以文取士”
方式长官推荐自由报考

A.察举制注重个人德才
B.察举制是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C.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
D.科举制有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
2018-01-27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备战2019年浙江新高考-考点一遍过】——考点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省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
地区时间赴试人数分配名额录取比例
苏州庆历中200450∶1
绍兴二十六年200013153∶1
福州绍兴二十六年34006256∶1
淳熙十年1500062242∶1
A.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
B.名额分配确保了社会公平公正
C.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
D.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人口增长
2017-11-11更新 | 892次组卷 | 30卷引用:【备战2019年浙江新高考-考点一遍过】——考点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9 . 观察下表(部分),
刺史部 今地 刺史部 今地
司隶 洛阳市东汉魏故地 并州 山西太原市晋源镇
冀州 河北柏乡北 凉州 甘肃张家川自治县
青州 山东淄博市临淄故城 扬州 安徽和县
…… …… …… ……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其标题的是     
A.秦朝地方行政区划表B.汉代十三州部分布表
C.元朝地方管理表D.清朝地方行政区划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