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的政党分肥制比英国还极端。1800年,托马斯杰斐逊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上台后就清洗了上届总统亚当斯卸任前几个小时突击任命的大批联邦党官员,换上了民主一共和党人。1829年上任的第七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奉行“战利品属于胜利者”的原则,上任后仅3个月就免去近千名官员,选拔了一批忠于自己的亲信担任政府要职。在他任职的8年内,先后撤换了约1/5的联邦政府官员。杰克逊的拥护者、纽约州参议员威廉马西竟无耻地辩解说:“在政治上要像在爱情和战争上一样公平,肥缺属于胜利者所有。”

——摘编自古燕《西方政治的稳定器——文官制度》

材料二 中国的考试制度传到西方,较集中的时间有两次。第一次是明末西方传教士来华,他们回国后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第二次是鸦片战争前后,英国人把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文献资料带回本国。据不完全统计,1570年至1870年的300年间,用英文出版的关于中国政治制度包括考试制度等方面的书籍有70多种。中国考试制度传入西方后,英国率先效仿,并于1855年建立了一种通过考试选拔文官的制度。

——摘编自房列曙《中国考试制度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美国政党分肥制的弊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英国建立文官制度的因素,并比较英国文官制度与中国科举制度的不同。
2 . 随着佛、道等新兴文化在中国纷起.传统儒学也多分枝权.解读分歧甚重,面对这一局面,唐朝对中国文化进行了一场梳理和规范;除此之外,唐朝还将前朝制度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一套包含三省六部官制、科举制等核心制度的规整体系。由此可见,唐朝文化强大的生命力源于(     
A.对外交流B.兼收并蓄C.整合创新D.坚守传统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代商人社会流动一览表

流动途径

现象描述

科举入仕

科举入仕向普通民众的开放实际上是国家把政治权利这样一种社会稀缺资源从贵族官僚手中向下移动的结果,富民阶层(平民地主和商人)成为最大受益者。宋朝社会逐渐出现了“士商对流”的局面。

以富攀贵

宋代门阀政治的消亡反映在人们的婚俗观念上就是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士庶不婚的陈规被打破,婚姻重科举进士,婚姻论财。宋代婚姻重财,而商人作为财富力量的代表,自然在以财买婚、攀附上层时得以大显身手。“榜下捉婿”之风在宋代盛行。

捐纳买官

捐纳买官是平民阶层实现向上流动的重要手段与阶梯,官是从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的需要出发,民是从向上登进的富贵实益着想,双方出于各自的需要,形成了一个类似于社会契约式的互惠体系。宋仁宗时商人就开始买官,而宋徽宗时情况更加严重。大观四年臣僚们的奏言中指出:“朝廷以三路财用少乏,边储未丰。近年以来,出颁假将仕郎等告牒,比之往岁,不啻数十倍。凡富商巨贾,乘时射利”。

——据冯芸《宋代商人的社会流动与宋代社会结构变迁》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商人社会流动”进行合理解读。(12分。要求:观点明确、解读合理、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历代有关科举制度史料。

朝代出处史料
唐朝《通典》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辰而周闻天下
两宋时期《金史》辽起唐季,颇用唐进士法取人。……金承辽后,凡事欲轶辽世,故进士科目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终金之代,科目得人为盛
明朝《明实录》科举是国家取人材第一路,不可滥
清朝后期《梦蕉亭杂记》末世不察,至薄帖括为小技,而未审先朝驾驭英雄之彀,即在乎此。科举一废,士气浮嚣,自由革命,遂成今日无父无君之变局
民国时期《孙中山全集》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实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表所示为学术界关于科举制起源的意见分歧(部分)。其中前一种观点成为学术界主流观点。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A.历史研究须以科学的史观对各种史料加以解读
B.将科举制的起源往前推有助于提升民族自信
C.《隋书》等古史文献存在严重缺漏,不足以取信
D.隋朝创立科举制得到了大量实物资料的证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下表是对唐代进士来源的数据分析,对下表内容解读最准确的是
来源人数(人)占比%
宗室子弟42.84
孔子家族53.55
宰辅亲属2014.18
四品以上高官的亲属2517.73
其他历史名人之后53.55
一般官员的亲属107.09
寒门子弟53.55
其他10.71
查不到家世信息6646.81
唐朝状元总计141100
A.门阀势力依然不小B.扩大政权统治基础
C.促进社会公平公正D.有利优秀人才选拔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地理图》跋文称:“国朝自艺祖皇帝(指赵匡胤)栉风沐雨,平定海内。独河东数州之地与幽蓟相接,坚壁不下乃今日自关以东,河以南,绵亘万里,尽为贼区。追思祖宗开创之劳,可不为之流涕太息哉。此可以愤也修德行政,上感天心,下悦人意,则机会之来,并吞口口,追复故疆,尽归之版藉,亦岂难哉。”

——陈松《家国天下:中国古代的“课程思政”》


(1)图中,除州外的地方机构还有哪些?为加强中央集权,宋代针对地方各州采取了哪些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跋文”作者的意图做出合理解读。
2022-11-2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诗经》记载:“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对材料中体现的选官制度解读不正确的是
A.反映的是西周至春秋的选官制B.是与分封制和宗法制相配合的
C.是贵族时代垄断高官的世官制D.适应了战国时诸侯争霸的需要
9 . “‘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但后来‘其州大中正、主簿、郡中正、功曹,皆取著姓士族为之,以定门胄,品藻人物。’”下列对材料中的“其”解读有误的是
A.指的是九品中正制
B.主要实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C.实行之初主要以人物德才为品评标准,有积极意义
D.形式主要是世袭爵位,容易导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
2022-03-01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嘉湖金四县区教研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6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代设置的御史大夫,开了大一统封建王朝监察制度的先例。汉代,御史大夫掌监察权,辅助宰相监察百官;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驻于内廷,监督君主和皇室成员。唐代,监察权则愈加独立和系统,尤其重视防范皇室与政府相互争夺权力,因此,唐代的监察权划分成了台、殿、察三个监察系统;中央政府的监察系统包括监察与谏议两项。宋代的监察权在制度上体现为台谏分行,“政令之推行有缺失,则台官弹劾之;其政令自身有不当,则谏官封驳之”,台谏本以主持公议为要义,然而,伴随着政治结构内部相权低落而君权上升这一趋势,尤其是将谏官改为由君主亲擢这一重要转变,谏院遂形成与政府对立制衡之势,君臣一体的格局遭到破坏,监察权也失去了尊严与认同。明清时期,君权强化,但明代仍让权能极重的分科给事中制度监督政府专营部门,分科给事中享有审核权、封驳权、意见权和政令否决权。

——摘编自柳诒徵《国史要义》

材料二分权制衡作为西方立宪主义理论的核心,在被借以解读中国政治传统中的监察权原理时,从逻辑上来看,往往难以贯通融洽。围绕中国的监察权传统,钱穆在历史政治学视野中对监察权的基本原理及其宪制精神展开了系统性的新诠释:“中国传统政制,因由此制度之存在,故虽不能如西方之不能有国会与政府为对立,而政府权力仍有其自身调节之机制。”监察权内化于政府体系,这与西方追求监察权与行政权的对垒牵制的制衡原理泾渭分明。议会制政府中,民众与政府之间有一国会,民众对于政府的监督以及政府对于民众意见的获取均以国会为中介。“若我们说西方政权是契约的,则中国政权乃是信托的。”圣君贤相,常为中国社会上的一种普遍希望。信托政治的传统是以治理人的职权规定与政治责任是否匹配为核心,对于理想政治的追求不是以克制人性为中心,而是更为注重德望与实责的相辅相成。显然,相对于西方宪制架构对有限权力的热衷,中国监察权传统则更为重视国家治理者所具有的学识与道德如何转化为治理效果。

——摘编自胡云《风宪再造:钱穆政治思想中的监察权理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作简要评析。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监察权理论在中国古代和近代西方政治的不同表现。
2022-07-20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