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1 道试题
1 . 南京夫子庙即南京文庙,为古代官府兴建的供奉祭祀孔子之地。唐朝开始出现此类文庙,宋代之后,中原地区和江南城市中大量兴建文庙。这表明文庙的出现(     
A.受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B.是儒学占据独尊地位的结果
C.是程朱理学兴起的产物D.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2023-01-0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六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神宗即位后,对西北偏远地区的士子额外照顾,保障其名额比例,降低考试难度。对西北地区士子不擅长“诗词歌赋”的情况给予特殊照顾,“东南多取进士,西北多取经学者”。对家住偏远地区的应试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这些举措(     
A.旨在打破豪门士族势力对政治的垄断B.保证了科举取士的公平
C.扩大了国家权力机构成员的区域分布D.完善了科举取士的标准
2022-11-01更新 | 287次组卷 | 22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两汉实行州都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提升社会文化水平B.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C.官员特权受到否定D.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2022-10-26更新 | 3335次组卷 | 288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宋会要辑稿·职官》载:“通判,州各一人,与长史均理州府之政,无不统治。藩府或置两员,广南小州有试秩充通判兼知州者。”又云:“知州,掌郡国之政令,通判为之二。”这种政治制度革新中通判设立的主要目的是(     
A.开始建立官僚政治体制B.革除郡县制的弊端
C.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察D.加强封建君主专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官绅的墓志多数署郡望(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而唐代官绅墓葬中,80%的墓志署名只写官衔,仅有8%的以郡望署名。出现这种变化表明(       
A.民族交融淡化了族群间的差异B.士族门阀政治逐渐走向衰落
C.宗法制是维持家族郡望的关键D.门第社会已向平民社会转变
2022-10-14更新 | 436次组卷 | 26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
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
汉景帝十三年前144年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
A.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B.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C.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D.王国势力削弱,中央集权加强
2022-09-08更新 | 923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苏省启东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8 . “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为改变这种局面,唐朝实行了
A.谏言制B.科举制C.行省制D.三省制
2022-04-3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面是四个朝代中央机构示意图,其中体现了宋朝削弱相权、加强君权的是
A.B.
C.D.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觉得中国古人面对的政治难题主要有以下六个:

第一,如何防止地方力量做大,形成对中央政府的致命挑战?

第二,如何防止军事集团把枪口对准统治者自己的胸腔?

第三,如何防止外朝官僚集团做大,形成对皇权的威胁与挑战?

第四,如何对待皇亲国戚这些“自己人”,是用他们还是不用他们?

第五,如何对待社会基层力量,是尊重、利用还是控制它?

第六,如何处理中原政权(天朝大国)与周边政权(边陲小邦)的关系,是朝贡、羁縻还是直接治理?

——摘编自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选择其中的一个“政治难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3-09更新 | 1191次组卷 | 37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