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下表是史学家对中国古代某项制度的叙述,材料中的“它”指的选官制度是
学者内容
徐中约它鼓励社会流动并减弱阶级划分,使来自全国各地和各种生活背景的受教育者集合到政府之中,也产生了一种统一的动力。
张岂之它杜绝了隋唐之前选官制度中“唯门第是准”的现象,有效地提高了封建王朝官员队伍的素质。

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021-02-17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皇帝和大臣讨论如何选拔人才。大臣主张,应该只问他们个人能力的高低,不要计较他们的家世背景。皇帝反对大臣的说法,强调历时久长的世家才是培养人才的沃土。这件事最有可能发生在哪一时期
A.秦汉
B.魏晋南北朝
C.宋元
D.明清
2016-11-27更新 | 266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科举制

科举制被西方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07年12月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播出了《千年科举探幽》,下面材料均出自《千年科举探幽》解说词。

材料一 用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这一制度最早是由中国人发明的。持续了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改变了无数中国人的命运。

材料二 1793年玛嘎尔尼作为第一个英国使节访问中国时,在他列出的一长串考察清单中就包含有中国的科举制。随后不久,西方一些国家纷纷将中国的科举制度作为一项先进的文官选拔制度陆续引入。……很多的西方学者认为,科举制西传,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文官制度,是中国在精神文明领域中对世界的贡献。

材料三 2006年在韩国首尔举行了一个庄重的仪式,在夕日皇宫的勤政殿前,几百人身着朝鲜民族服装,再现了当年科举考试的盛况。……今天的韩国人正是通过这种纪念活动,来表达他们对科举制度的尊重和反思。


问题:
(1)隋唐科举制创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材料三中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作为一项先进的文官选拔制度陆续引入” 和韩国人“对科举制度的尊重”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度的认识。
4 .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玄宗时的礼部尚书沈既济:“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

——唐朝杜佑《通典》卷十八

材料二: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甚至认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成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沈既济和顾炎武对科举制的评价有何不同?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2020-03-03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代状元籍贯分布统计表(共357名)


地区 唐   五代 北宋 南宋辽   金 元     明  清     合计
北方 40  6  28   0  6 11  8  11  10       120
河南 15  0  16   0  0  1  2    2  1        37
河北 11  1   0   0  4  5  2    3  3        29
山东  3  3   9   0  1  4  1   4  5        30
山西  4  1   2   0  0  0  3   0  0        10
陕西  4  1   1   0  0  0  0   2  1          9
甘肃  3  0   0   0  0  0  0   0  0          3
黑龙江 0  0   0   0  0  1  0    0  0          1
辽宁  0  0   0   0  1  0  0   0  0          1
南方 18 10  24  37  0  0  2  77  69       237
江苏  7  1   4   4  0  0  0  17  27       60
浙江  0  0   2  11  0  0  1  20  20       54
福建  0  2   7  11  0  0  0  10  3        33
江西  2  1   3   3  0  0  0  18  2        29
安徽  1  2   2   2  0  0  1   6  7        21
四川  4  1   5   1  0  0  0    1  1        13
广东  0  1   1   0  0  0  0   3  1          6
广西  2  1   0   0  0  0  0    0  2          5
湖南  1  1   0   1  0  0  0    0  1          4
湖北  1  0   0   4  0  0  0    2  3        10
贵州  0  0   0   0  0  0  0    0  2          2
共计     58 16       52       37     6     11   10   88   79       357
(注:据文献记载,中国历史上共产生状元700多名,但有明确著录籍贯的只有357名)

——摘自《中国科举史话》


⑴分析表格中都反映了哪些主要的历史现象?数据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⑵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表格所反映出来的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020-02-10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宋朝“面面观”

史学界有人认为,宋代是“积贫积弱”的时代,“弱宋”几乎成了这个王朝的代名词。但也有许多学者主张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艺复兴”和“经济革命”的时代。


问题
(1)为什么“弱宋”几乎成了宋朝的代名词?造成“弱宋”的原因是什么?
(2)你是否同意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艺复兴”和“经济革命”时代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020-04-28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下学期教育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35年,曾经留居中国的西方人士格尔斯感慨:“……中国的科举制度是古往今来的其他伟大的君主制度所无法相比的。它必将像造纸术、指南针、火药一样传遍欧洲,为西方所借鉴!”


(1)格尔斯所指的“中国科举制度”是一种什么制度?它创立于什么时期?它又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2)西方人士格尔斯是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
(3)你认为“科举制度必将为西方所借鉴”的原因是什么?
2019-12-05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8 . 地方制度的演变认真观察下列三幅图,回答问题。

问题:
(1)三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三个朝代的什么政治制度?
(2)简述三种政治制度实施的原因。
(3)简述三种政治制度实施产生的影响。
(4)中国古代最后的地方制度是什么?诞生于什么朝代?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2019-09-0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省级联考】上海市六校2013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9 . 宋初国政

材料一:当财用匮乏时,枢密院却不断增加兵员;当民生日困时,三司使(主理财赋)却仍取财于民。中书见民生艰困,又不会着枢密院减省兵员和三司宽免赋税以解民困。

——根据赵汝愚《国朝诸臣奏议》意译整理

材料二:宋太宗两次北伐(辽国)失败,转而对辽取守势。由京师至北边之间无险可守,只能在平原上筑堤储水,设置寨铺,抵御辽军南下。而辽方则由守势转为攻势,从此契丹骑兵不断南下纵横驰骋,宋军被动挨打,连遭败绩。

——樊树志《国史概要》整理


问题:
(1)分别概括两则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
(2)结合史实,分析这些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
2019-08-24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2015学年上海青浦区期末学业质量调研测试历史试题(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南宋后期的诗论家严诩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严诩以为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是唐朝
A.经济繁荣,国力强盛B.科举制度,考查诗赋C.知识分子队伍空前强大D.士人群体的刻苦钻研
2016-11-15更新 | 159次组卷 | 19卷引用:上海市北虹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