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封泥是古代信函文书封缄的实物遗存,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下图为汉代“扬州刺史”封泥,在下列研究主题中,它最适合用来研究中国古代的
A.选官制度B.监察制度C.赋税制度D.军事制度
2 . 某班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下列史料。

材料   汉武帝元封五年,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除京师附近七郡外,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每区由朝廷派遣刺史一人,专门负责巡察该区境内的吏政,检举不法的郡国官吏和强宗豪右,刺史的监察标准“以六条问事”,“六条”全是针对地方势力而设。其管区称为刺史部,简称“十三部”,也称“十三州”。

灵帝中平五年,改刺史为州牧,直接掌握一州的军事、行政、民政等大权,位于郡守之上,十三部遂成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从此中国行政体制由“中央—郡—县”三级变成“中央—州—郡—县”四级。东汉末年,各州牧更是趁乱夺取本州军政大权,全国陷入分裂战乱之中。

------摘编自《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1)同学甲给材料确立主题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同学乙确定研究主题是“汉代刺史制度的演变”。你认为两人确立的主题合理吗?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2)如果以同学甲的课题为主题做课题研究,你还可以搜集哪些史实材料。
3 . 史料记载,唐代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富。”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平定安史之乱的需要B.节度使权力过于集中
C.少数民族首领的叛乱D.边疆军务强化的需要
4 . 据如表能够推断出,汉武帝时
《汉书》中有关汉武帝治理政策的部分记述
史料出处
元朔二年(前127),武帝从其(主父偃)议,于此年“徒郡国豪桀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云陵”《汉书.武帝纪》
武帝颁布“附益法”,限制士人与诸王交游。从此以后,“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汉书.诸侯王表》序
元封五年(前106),置十三部刺史,巡视所部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汉书.百官公卿表》
A.完善了地方管理体制B.消除了皇帝与诸侯对立
C.强化了中央政府权力D.防止了土地兼并的问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有史料记载:“白衣及第得通婚于世宦,而门第之风亦衰,此实为中古社会上一大变革也。”推动这“一大变革”的制度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022-04-21更新 | 230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史料是研究和认识历史的依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八仙过海

图二殷墟出土的刻有文字的龟甲

图三《论语》

(1)依据材料判断图一至图三的史料类型。

材料二   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步骤精密……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唐代宰相的职能。

材料三   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

“天道如何?”曰:“只是理”,理便是天道也。且说皇天震怒,终不是有人在上震怒,只是理如此。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程朱理学对“理”的阐释,并分析它在当时受到官方推崇的原因。

材料四   两宋时期商品经济正在经历着一场重大变革,虽然当时主导性的经济仍然是自然经济,但宋代商品经济无疑呈现出划时代的发展变化:坊市制度的打破,商业大都市的形成,草市,墟市的繁盛与经济型市镇的崛起,商业活动的活跃,坊郭户籍的出现,社会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和商税比重的增大,都表明当时的商品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七十二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地方官制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地方官制对北宋王朝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该学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结合所学找出支持该观点的史实。
2022-12-31更新 | 423次组卷 | 25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8 . 准确认识、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关系,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关键所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政府才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二   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达到了使职官间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功能,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材料三   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协调地方与中央关系”采取的政治方面的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太祖时期地方“制约机制”的主要表现。
(3)据材料三,归纳元朝行省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当如何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史料记载:琅琊王氏家族,“六世名德,海内冠冕”,当宰相的接二连三,甚至连白痴也可出任高官。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郡县制的继续推行B.科举制的确立
C.九品中正制的实施D.分封制的实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列四则史料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②进士以诗赋取人
③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
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④③②①D.④②③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