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封泥是古代信函文书封缄的实物遗存,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下图为汉代“扬州刺史”封泥,在下列研究主题中,它最适合用来研究中国古代的
A.选官制度B.监察制度C.赋税制度D.军事制度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

——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文化研究》

史料二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邦在地方制度上如何兼顾秦和东方习俗的?分析刘邦在地方制度上兼顾秦和东方习俗的历史影响。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
2022-10-02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4讲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运用现存明朝进士登科史料中的有效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从明代初期到后期,平民家庭出身的进士占进士总人数的比例从75%跌至45%,而官员家庭出身的比例从24%提高到53%。这主要反映出
A.社会流动加强B.科举制度僵化程度的加深
C.选官考试程序的不公D.恩荫入仕机会的增多
2022-05-29更新 | 327次组卷 | 3卷引用: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背记练(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史料记载.唐代前期实行“统收统支”的国家财政管理体制。其中,“统收”主要表现为租庸调、地税等国家税法的立法权和司法权都集中在中央;“统支”主要是指每年全国各级军政部门的财政支出项目和支出计划都由中央规划和安排,再下达地方政府执行。这主要反映了唐代
A.地方管理的优化B.中央集权的弱化
C.财政体系的落后D.国家治理的进步
2022-05-24更新 | 571次组卷 | 5卷引用: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如表为宋代文举状元家世统计表,这反映出宋代
类别家庭背景人数比例
官宦士子祖辈或父辈曾经担任过官职者5042.4%
寒素士子祖辈及父辈都不曾担任过官职者1714.4%
家世不详根据史料难以判明家庭背景者5143.2%
A.社会阶层流动加强B.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C.世家大族把持选才D.平民入仕欲望强烈
2022-04-26更新 | 995次组卷 | 33卷引用:第5讲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配套练习·解析)-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配套练习(新教材版)
6 . 历史评价和史料辨析

材料一   关于宋朝历史地位,学术界有不同评价。第一种是“积贫积弱说”,如钱穆主张宋朝是“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第二种是“造极之世说”。如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认为宋朝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登峰造极的时代。两说在学术界各有拥趸(支持),不断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造极之世说”飞速崛起,大有取代“积贫积弱说”的趋势,许多学者均对宋代的历史地位给予很高的评价。近年来也有学者认为,“积贫积弱说”与“造极之世说”只是宋朝的正反两面,并无任何冲突。

——摘编自朱永清《“积贫积弱”抑或“造极之世”》

材料二   关于“杯酒释兵权”的记载

《丁晋公谈录》(北宋丁谓所著笔记)【赵普】忽一日奏太祖曰:“石守信、王审琦皆不可令主兵”。上曰:“此二人岂肯作罪过。”赵曰:“然此二人必不肯为过,臣熟观其非才,但虑其不能制伏于下……其间军伍忽有作孽者,临时不自由(身不由己)耳。”太祖又谓曰:“此户人受国家如此擢用,岂负得朕?”赵曰:“只如陛下岂负得世宗?”太祖方悟而从之。
《王文正公笔录》(北宋王曾所著笔记)石守信、王审琦等犹分典禁兵如故,相国赵普屡以为言,上力保庇之。普又密启请授以他任,于是不得已,召守信等曲宴,道旧相乐,因谕之曰:“朕与公等,义同骨肉……而言事者进说不已,今莫若自择善地,各守外藩,勿议除替。”守信等咸顿首称谢。
《涑水纪闻》(北宋司马光所著笔记)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酒酣,上屏左右,谓曰:“……为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郡节度使之乐。吾今终夕未尝敢安寝而卧也。”守信等皆曰:“何故?”上曰:“是不难知,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便好田宅市之,为于孙立永久之业……”守信等皆再拜谢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上许之,皆以散就第(担任闲散官职)。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从以上材料中选择你赞成的观点加以论证。
(2)对照阅读以上三段史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杯酒释兵权”可信性的看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史料记载,宋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大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非常生气,责怪大臣,却被该大臣反驳,太祖生气的用斧柄敲掉其两颗牙齿,该大臣说∶"臣不能讼陛下,然自当有史官书之。"太祖赐金帛慰劳之。此事反映了
A.君主专制呈加强的趋势B.君主与大臣存在尖锐矛盾
C.重史传统影响君主行为D.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8 . 某兴趣小组就“大汉王朝”研究主题收集了下列史料,其中有违史实的是
A.宰相在政事堂商议国事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首创中朝制以抗衡相权D.建国之初采用汉承秦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明代内阁大臣高拱抨击当时的科举选官说:“系进士出身者,则众向之,甚至以罪为功;其系举人出身者,则众薄之,甚至以功为罪……至于升迁,则进士治绩之最下者,犹胜于举人治绩之最上者也。”这反映出明代科举选官
A.丧失甄选官吏价值B.重视官员家世门第
C.强调科考功名差别D.侧重官员行政能力
2022-06-03更新 | 942次组卷 | 15卷引用: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分层作业)-【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0 .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五月,诏贤良曰:“朕之不敏,不能远德,此子大夫之所睹闻也,贤良明于古今王事之体,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著之于篇,朕亲览焉。”于是董仲舒、公孙弘等出焉。元朔元年冬十一月,有司奏议曰:“今诏书昭先帝圣绪,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奏可。

——摘自班固《汉书》卷六《武帝纪》

材料二 隋唐五代是中央监察制度的长足发展阶段。御史在秦汉隶属于少府,魏晋南朝隶属于内省。隋初,御史“依旧入直禁中”,炀帝大业年间“始罢御史直宿”禁中之制。自此,御史完全脱离了宫禁,成为相对独立的中央专职监察官。隋炀帝还精简门下省机构,把城门、殿内、尚食、尚药、御府等五局从门下省中分离出来,使门下省逐渐成了掌“省读奏案”的封驳机构。隋朝除御史台之外,增设司隶台和谒者台,与御史台合称三台。御史台负责监察中央官吏,司隶台和谒者台监察地方。

——摘自贾玉英等《监察制度发展史》

材料三 所谓“科举”名称,就是由“开科取士”或“分科举人”而来。由封建国家设立各科,定期进行统一招考,成绩优秀者授予官职…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6年)开始设置“进士科”。隋朝的科举,初设明经、进士、秀才三科。其中秀才科最难。……所以“隋世重举秀才,天下不下十人”。…唐朝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了科举制度。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据郑海峰《中国古代官制研究》、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整理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选官制度,结合所学指出这一选官制度的选拔标准和基本流程。
(2)根据材料二,指出隋朝监察制度的发展表现。结合所学,概述唐代御史台的主要职责。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讨论:①科举制度既为知识分子提供机会也改造了知识分子。阐述科举制度对于古代知识分子人生观的影响。试以故宫的某处重要建筑为例,加以说明。②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试从人才选拔的角度,概括科举制对现代社会的借鉴价值,并分析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的意义。
2022-05-30更新 | 403次组卷 | 4卷引用: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选必1-高中历史统编版新课同步练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