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机构的设置,将之置于与行政机构并列的位置。在历史演进中,监察机构的体系越来越严密,相对于行政机构的独立性也越来越强。历代政府重视监察法规建设,坚持依法监察,监察法规逐步完善。监察机构职权涉及察德、察政、察能。同时,为防止地方分离,整肃吏治,历代统治者都重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监察以常驻为主要形式,并辅以不定期的或定期的巡按制。此外,监察御史作为风纪之官,品秩虽低,权势却十分显赫,甚至享有“便宜从事”和“风闻奏事”的特权。但是,监察机关的独立是相对的,其监察功能的发挥受到皇权的极大制约。

——摘编自林志强、张旭日《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特征研究》

材料二   监察官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比较特殊的官职,其产生、职权伴随着平民和贵族的长期斗争。随着共和国历史的发展,监察官基于实践的需要,其权力不断扩大,从最初的人口和财产调查权,到后来的公民道德监督权,再发展到元老遴选权,监察官的地位日益神圣和显赫。由此看出,监察官的权力扩张恰好对其他官员起着很大的制衡作用,从而推动着古罗马共和宪政的平衡与发展。

——摘编自连佳《浅议古罗马共和宪政下监察官制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监察制度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监察制度特点形成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杈,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摘编自《汉书》《后汉书》等

材料二 以下为元朝疆域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朝在国家治理方面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元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
2023-12-2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

——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

材料二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掌、右悉、左悉、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三   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废除。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设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荐,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摘编白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大一统”内涵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理由,分析行省制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创立新的选官制度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
2023-11-1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济源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新,反映了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然后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

——《文史纵横》2009年第3

材料二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1)根据材料一,指出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推行郡县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和变革”的表现。
2023-11-04更新 | 258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广信中学、四会市四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为了独揽大权,一方面采取措施削弱丞相的权力,如从建元元年到建元六年,短短六年之内,就罢免了卫绾、窦婴、许昌三位丞相;剥夺丞相“主臣”、“除吏(任免官吏)”的人事大权等,另一方面,为了弥补因削弱相权而带来的空缺,汉武帝提拔了一批出身低微但又才华横溢的文人、近臣,并让他们参与朝政,从而培养出了一批紧密团结在自身周围而又能与丞相为首的官品分庭抗礼的内朝官。

——摘编自郜金山《汉武帝时期朝议制度的研究》

材料二   明成祖永乐初年,阁臣的地位还较低,大都是些编、检、讲读之官,没有官署,行政上与诸司没有从属关系-“不得专制诸司”,阁臣主要奉皇帝旨意办事。自宣宗后,入职文渊阁的大臣均相继晋尚书,且日后大学士居内阁,官必以尚书为尊,这些都标志着内阁成员地位的提高,也为阁权在其强势时期凌驾于部权之上提供了契机。内阁根据上谕草拟诏敕,但如果内阁认为上谕有假或不妥,则可以封还上谕,等皇帝再示明白之后方可草拟。

——摘编自张海英《明代内阁制度的盛与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设立内朝的原因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代内阁制度的变化。
2023-09-30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德盛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实行科举之初,还保留有公荐制度,因此造成考场请托盛行。长庆元年(821年),礼部侍郎钱徽掌贡举,接受请托,引起不满,穆宗下令“覆试”,结果已录取的14个官员子弟有11人被黜落,由此开创了榜后覆试制度。会昌三年(843年),礼部尚书王起权知贡举,提出“凡有亲戚在朝者,不得应举”,以限制公卿子弟入仕。宋代为保证公平取士,废除了“公荐”及“公卷”制度,“一切以程文为去留”。同时严格了考场纪律,严格了贡院管理,考生入场前要进行搜检,以防夹带文字资料入场。后又做了技术性改进,如淳化三年(992年)开始实行“糊名考校”,即将试卷封印糊名。真宗时,始行誊录制度,即将考生试卷誊录后再送考官评阅。金朝在考生入场搜检环节非常严格,金世宗大定年间行“沐衣更衣之法”,令考生入场前先沐浴,“官置衣为之更之,既可防滥,且不亏礼”。明代防弊制度更为严密,除专设监试御史,以及弥封、誊录、对读、监门、搜检等专管官员外,还令考生入场后每人单独一号舍,由号军看守,发现有挟带舞弊者,“于场前枷号一月,满日问罪革为民”。为保证公平取士,清代创设了许多新的规定,如审音制度、搜落卷制度、覆试制度、回避制度等。

——摘编自李世愉、贺晓燕《从制度建设看科举制度的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能够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的原因。
2023-04-04更新 | 253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由朝廷临时任命主考官,改变知贡举一般多由礼部侍郎出任的做法,称权知贡举,为了分割其权,后又增设权同知贡举若干名,以后成为制度。宋太祖时,知贡举官虽然并不固定人选,但每当朝廷任命之后,并没有立即隔离,他们在主持考试之前仍有足够的时间接受请托或授受贿赂,因而往往发生徇私舞弊的现象,甚至引起落第士人的诉讼。据《宋史·选举志三》记载:“初立四门学,自八品至庶人子弟充学生,岁一试补。差一学官锁宿,弥封校其艺,疏名上闻而后给牒。”此举得到太宗皇帝的赞赏,“后遂为定制”。宋真宗时两次下诏,重申这项制度。为了加强对主考官的监督,又进一步规定,负责各类发解试的考官,也得与知贡举一例锁宿。锁宿制度规定:各级主考官员一经受命,立即和外界隔离,就是家人也一律不得见面,直到考试结束。其锁宿时间一般为一个月,若事情没有办完,就适当延长。

——摘编自崔勇、丁建军《宋朝科举考试制度改革》

材料二   唐朝武德四年开科取士,科举制度得以确立。科举有选拔文官的贡举,选拔武官的武举。贡举科目有明经、进士、明法等科;考试分为解试、省试两级;考试内容有帖经、墨义、诗赋、论策;推荐在录取过程中仍起一定作用。当时取士人数尚少,每榜取进士仅二三十人,明经约一百人。科举及第的学子只是取得入仕做官的资格,经过吏部铨选考试才能出任官职。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创立殿试制度,科举成为三级考试。太宗、真宗时期,创立封弥(糊名)、誊录制度,这在防止考试作弊中起了重要作用。仁宗时期,彻底废除了“公荐”“公卷”,实行“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神宗时期,王安石变法,废除明经诸科,专以进士一科取士;经术考试废除帖经、墨义,以经义、诗赋、论策试进士。宋代科举及第的学子一般不必经过吏部铨选考试,即可马上释褐授官,出任官职;科举取士人数大为增加,两宋取士约有十二万多人,平均每年科举取士三百七十多人,其科举取士之多,空前绝后。

——摘编自薛伟平《讲清楚科举制的历史原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实行锁宿制度的原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科举制度的变化及其对宋朝的影响。
2023-03-22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成吉思汗时已在境内开设驿站,窝阔台时正式建立驿站制度。忽必烈定都大都后,驿站制度更大规模地发展起来,以大都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据《经世大典》记载,元顺帝时全国有驿站1500多处。驿路东通奴儿干之地,北通吉利吉思部落,西南通西藏。驿站有陆站和水站,水站用船。陆站又有马站、牛站、车站、轿站、步站之分。辽东黑龙江下游则置狗站,用狗拉雪橇行于冰雪之上。1289年设立杭州到泉州的海站。……元政府特设站户,有一定的免税特权,用以维持驿站运行。驿站上一切交通工具和使臣饮食供应,一部分由政府补贴,大部分由站户负担。专用以传递紧急文书的邮驿叫急递铺,用以传递军政机要文件。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等《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驿传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所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元朝为解决上述深层次问题所采取的其他举措,并说明理由。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汉朝中央政府为经略边疆而设立的不同机构。

机构

管理范围

职能

郡县

北疆、东北疆、西南地区、南疆

管理民政、防务和屯田

属国

脱离本民族主体而迁徙到内地的边疆民族设属国都尉,其内部事务仍由该内迁民族的首长负责
都护府、校尉、中郎将、将军等

不具备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

管理民政、军政和屯田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和边疆治理》

材料二   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都保持着良好关系。贞观十四年(640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三   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意的正确选择,是我们党经过长期探索、反复比较而做出的伟大创举。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9月28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朝中央政府经略边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唐朝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政府与边疆少数民族保持良好关系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述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历史意义。
2023-02-28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礼记》记载了最早的“谏议”传统,上古有虞氏部落设立“尊老”制度。年长者通过智慧与影响力内化百姓,外谋发展左右舆论,教化法礼已具备现代智库的基本特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和士大夫们普遍建立“养士”制度被普遍认为中国最早的决策咨询机构雏形“稷下学宫”,汇集天下英才,使齐国一度成为当时最强盛的诸侯国。

秦汉时期正式设置谏议制度委以谏议大夫等官职向皇帝直言,包括奏议和封驳等。秦朝还设置了“博士”官制,让当时的知识渊博者担任政策咨询与决策顾问的角色。六朝时期进谏与封驳的功能分到了门下省,成为中央建制的定规。经过数百年的演变,谏议制度已相当正式化与行政权力分工明晰。唐代决策咨询机制得以强化,谏议制度更为兴盛。不仅设立翰林院,致力于文化学术事业传承还有草拟机密诏书的职能,更建立了成熟的谏官系统。宋代沿承了翰林院制度,翰林学士在改制后成为正三品的正式官员,是皇帝名符其实的“专职高级顾问”。

——摘编自王文《古代中国智库的理念制度与实践》

材料二   明代设置殿阁大学士为辅政官员,担任皇帝顾问。此外还有诸如掌院学士、侍讲侍读,庶吉士等不同分工与级别的官职,机构越来越庞大智库作用越来越明显。清代的决策咨询制度与机制则更为庞杂。殿阁大学士得以沿袭并设四殿二阁。随着清朝不断卷入近现代的全球化进程中,地方摆脱中央自行招募僚佐以帮助治理地方事务,成为清代政治最为突出的特征之一。最典型的幕府事例,莫过于曾国藩幕府,其培养出来的李鸿章、左宗棠等多位晚清大臣。

——摘编自王文《古代中国智库的理念、制度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智库发展呈现出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智库制度得到强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智库的作用。
2023-02-1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