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宋代科举考试实行封弥和誊录制度,前者是将考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封贴,使考官无法得知考生身份,后者是将原卷封存,另抄副卷交考官批阅,以防考官辨认考生笔迹。这些制度(       
A.造成了选官制度日趋僵化
B.强化了门第出身观念
C.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公正性
D.杜绝了科场舞弊现象
2023-11-09更新 | 227次组卷 | 30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秦朝任用县级有秩官吏一般在本县人中择任,但到汉武帝中叶以后,对郡县地方官和监察官的任用采取了“本地回避”的制度。这一调整旨在(     
A.健全地方行政机构B.瓦解地方宗法体系
C.完善国家监察制度D.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3 . 公元前后,兴起于亚欧大陆东西两端的帝国分别是(       
A.夏朝和埃及新王国B.秦朝和波斯帝国
C.汉朝和罗马帝国D.唐朝和大食帝国
2022-08-16更新 | 1802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元朝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分开”,打破了山川形便,采取犬牙交错的行政划分方式。这有助于(     
A.强化行省对地方有效管辖B.增强对国家政治认同感
C.推动政治文化格局的演变D.促进民族大交融的趋势
2022-07-12更新 | 1659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旧唐书·刘祎之传》记载:宰相刘祎之得罪了武则天,武则天借故下敕惩治他,刘祎之见敕文未经中书门下附属,遂说:“不经凤阁(中书)鸾台(门下),何名为敕?”对这一故事的阐释,正确的是(     
A.武则天时期相权在与皇权的斗争中处上风B.唐代三省六部制有效限制、约束了皇权
C.武则天的做法违背了权力中枢的运行程序D.唐代皇帝的诏令批敕需经中书门下批准
2022-07-06更新 | 168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元朝的河南江北行省,东西跨越将近2000里,从今连云港起,沿陇海铁路线直到潼关,黄河以南到长江以北的区域,均由其管辖。这种以北制南、北向门户洞开和人为形格势禁的做法意在
A.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B.有效的加强中央集权
C.密切南北间经济联系D.促进行政区划的完善
2021-07-16更新 | 375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有学者指出,汉代地方豪强势力不断发展,他们没有像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欧洲那样推行封建制,而是“由潜在的分裂势力转化为大一统体制的维护者”。下列能支撑该观点的是
A.察举制度拓宽了仕途通道B.重农抑商维护了小农经济
C.中外朝制调整了中枢权力D.边疆治理确保了国家安定
2021-05-13更新 | 505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如表所示为唐朝科举制考试中考生来源的三种途径。由此可知,唐代科举制
类型来源
乡贡自学成才,向州县官府投牒自举并考试合格者
生徒国家最高学府和地方州县官办学校考试合格者
制举皇帝临时下诏选拔的“非常之才”,由内外文武官员举荐者
A.重视应试能力B.限制了社会流动
C.选拔人才公平D.扩大了统治基础
2021-04-29更新 | 545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宋朝规定只要考中进士五等以上者可以直接授予官职。当时社会上出现了“榜下捉婿”的婚姻现象。《萍洲可谈》记载:“本朝贵人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这说明,宋朝
①市民阶层兴起   ②科举制度发展   ③门第观念淡化   ④贵族垄断选官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