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十八年,朱元璋曾对群臣说:“我每天兢兢业业地工作,从清晨开始,直到太阳高高挂起才稍事休息,之后又工作到太阳落山。”朱元璋如此劳累的制度性原因在于(     
A.宰相制度的废除B.内阁制度的建立
C.八股取士的实施D.军机处的设置
2 . 在将准噶尔势力驱逐出西藏之后,康熙皇帝对西藏地方政府“噶厦”进行改组,任用藏地上层人物协助达赖、班禅治藏,并继续尊崇黄教。这些做法(     
A.首次实现对西藏的有效管辖B.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治理
C.加剧了西藏地区的宗教矛盾D.使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强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兼协理章奏,但严禁宦官干政;明成祖设立内阁,任用亲信担任内阁学士并参与决策,后来内阁又取得“票拟”(替皇帝草拟奏章批复意见)之权;明中期后由宦官担任的司礼监太监不但识字并代替皇帝进行“批红”(用朱笔正式批复奏章)。这些变化(     
A.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B.有利于实现民主决策
C.反映了专制皇权的强化D.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4 . 边缺制度是清代为缓解边疆“缺官”问题建立的官员选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前期随着南明势力平定,产生大片新辟之地,需要增派大量官员入边实施行政管辖权。但边疆民族地区距离遥远、环境险阻,且多民族杂处集聚,素称难治之地,官员视赴边为“畏途”,形成了复杂难解的供需矛盾。

清政府以“督抚题补”和“俸满优升”构建了制度架构。“督抚题补”,指因督抚更熟悉地方情形和属员才能,给予督抚题补地方官员选任的人事权,量地选才、因缺授官。“俸满优升”,指打破官员循例“推升”常规,根据官缺地的区域差异缩短官员的历俸年限,加速官员升迁。

整体上看,“边缺”与边疆行政秩序的新形势、新需求相呼应,是清代边疆职官制度创新和边疆治理深化的重要体现。

一一摘编自张轲风、戴龙辉《清前期“边缺”与边疆治理述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代边缺制度做出合理解释。(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5 . 有学者指出,尽管“军机处的设立无疑与雍正年间西北两路用兵密切相关”,但其“本质并不在军事,而在有‘承旨办理机务’之名的秘密政治”。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立(     
A.解决了西北军事危机B.规范了行政机构运转
C.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D.强化了皇权专制机制
6 . 奏折是清朝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上行文书,始于康熙,而成型于雍正。乾隆时期,具折言事的人员范围及奏事内容都有了进一步的增加。乾隆帝还对臣下进折过少的现象加以批评,而处理奏折成了乾隆帝处理政务的重要内容。清代奏折制度(     
A.消除了君臣之间的隔阂B.强化了皇帝对政务的控制
C.提升了军机大臣的地位D.确保了朝廷决策的合理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太祖曾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由此可见,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A.借鉴历代经验B.提高行政效率
C.改革中枢机构D.加强君主专制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时期在东北地区设立羁縻府州,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行政基础。唐玄宗时期,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金末于各地设行省,开我国省制的先河,为后来元朝在全国普遍设立行省创造了条件。元朝时,辽阳行省的设置标志着“天下一家”治边思想在东北地区的确立。《元史·地理志》总结道:“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摘编自刘信君《中国古代治理东北边疆思想研究》等

材料二   东北地区作为清朝的“龙兴之地”,受到清政府的严密控制。清初,出于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考虑,清廷鼓励民人开垦东北,使东北出现短暂的移民高潮。乾隆五年(1740年),清廷以“东北为满洲根本,移民甚多影响旗人生计”为由,颁布八条封禁措施,禁止民人进入奉天。但封禁政策并没有能够阻挡关内民人“闯关东”的热潮。鸦片战争爆发后,沙俄利用地域上的优势,加紧对中国东北的掠夺和侵占。为了应对日益加深的危机,清廷开始放宽对东北移民的限制,推行移民实边策略,使大量移民涌入东北。同光时期,东北出现了民治机构建置的高潮。

——摘编自梁磊《清中叶以降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隋唐至元朝对东北地区管辖的具体措施,并据此归纳其趋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中叶以来东北移民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明代从永乐至崇祯,任首辅者五十二人。其中,占大多数的,是一些政治庸才。在他们当中,具有过人的才识与胆略,在政治实践中又能统驭全局以至影响社会的封建政治家,实在是屈指可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科举选官规模扩大B.强化专制皇权的需要
C.宦官对内阁的牵制D.内阁决策程序的限制
10 . 明朝藏区政教势力赴京入贡,中央往往赏赐茶叶以还礼,入贡者将茶叶带回藏区高价出售, 史称“贡回市茶”,“诸番恋贡市之利……终明世无番寇之患”。藏区赴内地的贡道也逐渐与茶马商道合流,变成内地物资输往藏区的通道。据此分析,“贡回市茶”有利于(     
A.促进边疆民族的社会转型B.实现中央对藏区的直接管理
C.推动边疆社会的经济发展D.终结边疆地区对中央的威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