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宣公十一年冬季,楚庄王趁陈国内乱,灭陈置“县”,将陈国置于自己的直接统治之下。但此举遭到了楚大夫申叔时从道德层面的批判,楚大夫申叔时劝楚庄王尊周礼,于是楚庄王“乃复封陈”,中止了陈县的设立。据此可知,该时期
A.楚庄王推行县制实现了中央集权
B.周礼有效规范了诸侯国间的关系
C.县制成为诸侯国扩张的主要形式
D.分封制维系的统治格局遭到破坏
2 .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建构起纵向的统治秩序,加强了王权。宗法制则从普遍存在的宗族关系层面,增强了周王的影响力。由此可知西周政治制度建构的出发点是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防止商朝旧贵族的复辟
C.实现统一有序的国家治理D.维护等级分明的贵族政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从考古发掘的文物上看,周初,地处边陲的几大诸侯国出土的青铜器,多是周王室的制品,少有封国的器物。迨至西周后期,封国器物不仅数量多,而且制作精美,甚至超过了周王室器物的水平。这表明
A.分封制促进了社会发展B.分封制度已经瓦解
C.诸侯威胁了王室的权威D.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2021-07-07更新 | 538次组卷 | 22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马坝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
4 . 东夷地区原以游牧为生,兽皮为衣;齐、鲁在此地建国后,“劝以女工之业,通鱼盐之利”“变其俗,革其礼”;至战国,东夷地区已无异于中原。这可以佐证西周
A.井田制度的推广B.分封制度的影响
C.礼乐制度的作用D.集权体制的形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周人把统治区域划分为“国”与“野”:“国”为奴隶主贵族的政治中心和军事据点,工商业者居于其中;“野”分布着被征服族的农村公社或氏族部落,居住者主要为夏商等族之后。“国人”有参政、当兵和受教育的权利,“野人”则没有。这体现出分封制下
A.被统治者受剥削程度具有一致性B.“国人”对“野人”剥削严重
C.生产力进步导致贫富差距拉大D.阶级矛盾和城乡差别较为明显
6 . 西周初年,武王封伯禽、康叔于鲁、卫,地域各为四百里“亲亲之义,褒有德也”;封姜尚于齐,“兼五侯地,尊勤劳也”;周初所封的诸侯有数百个,其中姬姓者五十五人,然其地“上不过百里,下三十里”。这说明西周分封制
A.稳定了政治局面B.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C.以同姓分封为主D.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7 . 据“清华简”记载,“商邑兴反,四方祸乱未定,多侯邦伯,率去不朝”周公与周成王出兵平定叛乱后,“既迁殷民于洛邑,乃追念夏、商之亡由,旁设出宗子,以作周厚屏”,据此可知,西周
A.分封制宗法制的推行巩固了统治B.大规模分封始于周公和周成王时
C.重视血缘关系对巩固统治的作用D.对古代帝王后代都进行严格管控
8 . 下图为2019年湖北随州曾国(西周封国)墓葬群出土的编钟。
编钟铭文大意:
伯括受命,遵循大禹的
功业,被分封到南土,
在曾地建邦。我是周文
王的后裔,穆侯的长子,
通过统治曾国,光大
“夏”的功业。

由此可知
A.西周对夏文化的沿袭B.周王直接控制长江流域
C.诸侯始终效忠周天子D.分封制有利于文化认同
9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对贵族世袭制有过冲击,但以战功裂土封爵仍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观念。即便是经过商鞅变法、改革最彻底的秦国和此后的秦汉,这种价值取向也是十分盛行的。这反映出当时
A.郡县制推行的条件尚未成熟B.军功封爵制度开始实行
C.军功地主投身基层社会治理D.分封观念依然根深蒂固
21-22高三上·江苏南通·期中
10 . 据《史记》记载:西周初定天下时,周公怕诸侯背叛周,便摄政主持国家大事。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联合纣王的儿子武庚发动叛乱。周公奉命讨伐武庚、管叔,流放蔡叔。用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代替武庚为殷的后代,建国于宋。这一记载反映了
A.宋国建立强化了中央的垂直管理
B.诸侯国间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现象
C.安抚商朝余部是巩固西周统治重要方式
D.平定武庚叛乱有利于确立官僚政治体制
2021-11-29更新 | 29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