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如表为典籍中有关周代诸侯国姓的记载。表中的记述说明,周代
记述文献
“虞、虢、焦、滑、霍、杨、韩、魏,皆姬娃也。”《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左传·僖公二十一年》

A.突破了血缘宗法关系的限制B.以地域政治取代了血缘政治
C.地缘组织与血缘组织相统一D.分封制加剧了地域文化冲突
2 . 商朝甲骨卜辞中有女性主持出兵祭祀的记载:西周金文关于出兵祭祀的记载则全是男性担任主持。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西周的宗法制度较为完善B.西周的礼乐制度更加规范
C.金文比甲骨文更具可信度D.西周对军事活动更加重视
2021-09-14更新 | 819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1周朝政治与经济-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追踪分析与预测(全国通用)
3 . 以“客”(宾客)出仕是战国最风行的仕进途径,其中秦国相当典型。据统计,从秦孝公至秦王政,担任丞相的23人中有20人是客卿,这在七雄中是绝无仅有的。对比东方六国,秦国
A.学术氛围更加自由B.选官制度更为先进
C.宗法势力相对薄弱D.经济实力十分强大
4 . 在西周社会伦理中,宗族成员间只论宗子与普通族人的关系,普通族人“虽富贵,不敢以富贵人宗子之家”。表现在丧葬制度中,大宗死亡,族人即使无“五服”之亲,也须为之“齐衰三月”。这说明,西周
A.依据财产多寡建立统治秩序B.建立起完善的社会治理体系
C.依据血缘关系维护社会秩序D.通过丧葬制度巩固了分封制
5 . 西周晚期至春秋初年,周宣王为鲁择君;周幽王废太子宜臼,改立庶子伯服;周厘王承认晋国小宗曲沃代翼。这些现象
A.促使分封制彻底崩溃B.破坏了宗法制的原则
C.使周王失去大宗地位D.导致诸侯纷争的出现
2021-09-04更新 | 47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周人认为,德与祖先关系密切,周王要效法文武之德,贵族要效法祖考之德。这种观念在延续的同时也在变化。西周中期,周人已对祖先能否效法祖考之德提出了质疑。春秋时期,德为祖先所独占的观念发生改变,认为自己可以直接有德。这表明
A.人伦秩序是维系统治的关键因素B.观念革新助推人文精神发展
C.效法祖先之德适应加强王权需要D.礼崩乐坏诸侯权力膨胀失控
7 . 西周将王畿之地之外的广阔地域分封给同姓或功臣,让诸侯管理封地。随之而来,如何约束诸侯等社会管理层,便成为西周朝廷面临的关键问题。西周的解决方案是以宗法制来维系分封制,通过宗族认同以培育政治认同。这说明西周政治的显著特征是
A.权力日益集中化B.地方管理分散化
C.家国一体共主化D.政治关系地缘化
20-21高二下·全国·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春秋时期,天子正妻称为后,庶妻被称为次妃、嫔、世妇等。诸侯之正妻称夫人、元妃,庶妻为如夫人、次妃或二妃、下妃等。这一规定
A.反映出周天子大宗地位逐渐丧失B.有利于家国内外的宗法化管理
C.体现出嫡长子继承制已名存实亡D.说明权力继承世袭化开始形成
9 . 周代实行“媵嫁制度”,《左传》有“诸侯一聘九女”的记载,是说如果齐国等异姓诸侯的一位公子娶一位周家姬姓女子的话,他就可能从三个姬姓国家娶来九位夫人,和许多异姓国家结成婚姻关系。据此可推知,这一制度
A.维护了分封制的统治秩序B.违背了分邦建国基本原则
C.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固D.瓦解了西周初年的宗法制
2021-06-07更新 | 70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五一中学2021届高三考前定位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春秋时期齐国的崔、庆两个贵族世家,在与其他卿族的斗争中曾一度联合,并发誓说“崔、庆一也”。但当崔氏家族内部出现裂痕时,庆氏之人却认为:“彼实家乱,子何病焉?崔之薄,庆之厚也。”庆氏随即灭掉了崔氏。这反映了当时
A.贵族政治开始确立B.国家政治秩序遭破坏
C.阶级矛盾异常尖锐D.大宗与小宗斗争激烈
2021-06-02更新 | 618次组卷 | 7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政治史-考点02君主专制的强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