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礼记·大学》记载:“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国”和“家”的关系密不可分。这种观念主要源自于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科举制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代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

材料三: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1)材料中的家谱体现了我国古代什么政治制度?这一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这一特点被后世历代王朝所继承,原因何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
(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
3 . 先秦的文献和彝铭记载中屡有“宗周”的记载,《诗经·公刘》中说:“食之饮之,君之宗之。”与材料密切相关的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4 .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晋国大夫师服曰:“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二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该记载反映了周朝实行(     
A.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度B.世袭制、分封制、礼乐制度
C.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D.世袭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5 . 据记载,族刑(指以整个宗族为单位进行惩罚的刑法)在春秋时期被广泛运用,但到战国时期“灭族”、“逐族”的族刑记载大为减少,多以父母、妻子、同产(即同父的兄弟姊妹)在内的“三族”之刑所取代。此变化说明(        )
A.宗法观念逐渐淡化B.仁政思想得到贯彻
C.郡县制度得到加强D.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战国策》记载,齐相孟尝君曾被废归薛邑。后来齐王又希望他“顾先王之宗庙”,暂且回国执掌政务,孟尝君则提出“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宗庙落成后,孟尝君安心了,这说明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因果关系
B.宗法观念得到进一步巩固
C.诸侯王和卿大夫权力相互制约
D.宗法制度有利于安全保障
2018·江苏·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礼记·玉藻》记载,周代服饰的颜色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而象征尊贵。但春秋时期齐桓公“好服紫”,以致齐国的百姓争相效仿,最终一国尽服紫。这一变化说明
A.宗法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B.分封割据逐渐走向统一
C.礼乐制度已经丧失殆尽
D.齐国彻底独立于周王室
9 . 《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句话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皇帝制 ②分封制 ③宗法制 ④郡县制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2018-11-02更新 | 160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东深圳宝安第一外语校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春秋左传》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材料表明
A.礼乐制度规范贵族行为
B.传统政治中的理性考量
C.嫡长子继承制受到冲击
D.儒家伦理决定王位继承
2018-04-09更新 | 250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中山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