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国人用大量的称谓词,如“表”“堂”“外”“亲”“干”“继”“曾”“元”等,以进一步区分亲疏远近关系。与这一文化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A.汉字艺术的产生B.邻里关系的和睦
C.多元文化的发展D.宗法观念的形成
2020-01-22更新 | 288次组卷 | 22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天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蕴含着“合家团圆”的寓义,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与中秋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
2021-08-16更新 | 257次组卷 | 68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八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4 . 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     
A.家族血缘关系B.中央集权意识
C.家国同构观念D.安土重迁理念
2021-02-28更新 | 912次组卷 | 96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宗法制度是由氏族公社后期的父系家长制发展、演变而来的。初期的作用是为了规范氏族或宗族内部的权益分配关系。后来发展、演变成为以共分嫡庶之间权位分配为核心的宗统关系,形成宗法制度。这种制度的最主要特点是嫡为大宗,庶为小宗。小宗之嫡在本支中为大宗,庶为小宗。在阶级社会中,国家形成,君权产生,宗法理论成为指导政治的思想原则,形成了以宗统为模式和灵魂的宗统与君统相结合的政治制度,这就是后来的封建制度,今天学术界称之为分封制度。

――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主编的《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宗者,何谓也?宗者,尊也,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宗其为始祖后者,为大宗。此百世之所宗也。宗其为高祖后者,五世而迁者也。高祖迁于上,宗则易于下。宗其为曾祖后者,为曾高祖。宗其为祖后者,为祖宗。宗其为父后者,为父宗。以上至高祖宗,皆为小宗。以其转迁别于大宗也。别子者,自为其子孙为祖,继别也,各自为宗。

――班固《白虎通义》卷上《德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宗法制度的由来和主要特点。
(2)据材料一、二,分析商周实行宗法制的目的。
(3)材料二中所说的大宗、小宗有何区别?
2020-01-17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梧州市蒙山县蒙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古代中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谚语盛行,农村家族组织历几千年而牢不可破,异姓间的互相排斥,宗族、村寨间的仇杀、械斗频仍。这些均根源于              
A.宗法观念影响B.血缘亲族团结C.家族观念流行D.自由散漫意识
2020-01-0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逝,其诸子为争夺爵位而兵戎相见。按照当时的规定,最有资格继承齐桓公国君位置的是(  )
A.二儿子,齐桓公正妻所生B.大儿子,齐桓公最宠爱的妾所生
C.三儿子,与大哥同母,手握兵权D.四儿子,为齐桓公最喜爱的儿子
2020-12-21更新 | 423次组卷 | 24卷引用:广西钦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指出,“出于平稳延续家族的需要,必然要求采取严密的继承之法,使诸子中唯一有一个人拥有继承政治权利的资格,而将其他诸子排除在外。”该学者评论的是
A.皇帝制B.嫡长子继承制C.选官制D.中央集权制度
10 . 西周时期,姓、氏分开,姓用来区分祖先,氏用来分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秦汉以后,“氏”大多转化为“姓”,姓氏合而为一。此后“氏”通常指女子娘家姓,称为“某氏”,男子反而不称“氏”。这一变化反映
A.传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崩溃B.女权社会为男权社会所取代
C.秦汉的统一推动姓氏的演变D.秦汉时期婚姻习俗有所改变
2019-12-28更新 | 250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