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大传》曰:“别子为祖,继别为宗,……宗法皆然。”清冯桂芬《复宗法议》:“宗法者,佐国家养民教民之原本也。”由此推测,“宗法”的含义是
A.区分同祖同宗子孙的制度
B.按血缘推行教化的根本
C.历代实施分封的制度基础
D.按嫡庶治理社会的法则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西周,国指的是天子赐给诸侯的封地;到春秋战国时代,国指的群雄争霸的列国;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国乃是以皇权为核心的王朝。……但到了近代,近代中国的启蒙知识分子普遍认为古代中国只知家族,不知国家,缺乏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意识。为了建立近代国家,首先必须“去家化”,批判家族主义,将国家从宗法伦理中剥离,使其获得独立性。到五四时代,家族谱普遍被视为专制主义之渊薮建立民主共和,就必须首先打倒宗法家族,儒家的三纲思想成为首当其冲的目标。

——许纪霖《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国家”的概念。(要求:写明论题,古今关联,史论结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地方州县是上层政权机构或正规官僚行政机构的最低一级,州县官因之称为“亲民之官”。县以下为基层社会,清代基层社会主要的构成要素有三大系列社会组织;一是官方出面组织、作为上层统治伸向基层统治触角的里社保甲坊厢系列;二是聚族而居、自然形成的家族宗族乡族系列;三是同样自然形成、互动共生的经济型乡族组织及行业组织系列。这三大系列社会组织或平行,或重叠,或交错,其所处位置及相互关联的方式,反映了清朝基层社会组织结构及发展态势。

——摘编自张研等著《清史十五讲》

材料二   十七世纪英国的基层社会管理尚未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他们主要通过民众选举推选出合适的民警人员,与当地的教会管理相互交织。地方政府与居民的关系并非完全的“按章办事”,而是时刻地变换着的。换言之,在教区的社会管理中,他们的裁决大多是依照约定俗成的习惯来进行的,教区民警和地方官吏都受到传统文化习俗和行为规范的约束。在这个地方共同体中,最有效的约束并非是来自帝国的条文章程,而是“睦邻关系”的传统,法律相比而言屈服于这种观念,而不是凌驾之上。这种管理机制能够充分地体现人性,而不是冰冷的事实。这种闪烁着自由的管理机制,虽然在处理问题方面没有严格的刻度作为标准,但是他在英国十七世纪的基层管理上面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直到后来英国建立起规范化的近代的官僚体制,才逐渐取代这种“乡绅自治”的管理体制。

——摘编自许洁明《十七世纪的英国社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基层社会组织的主要特点及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十七世纪英国与清代基层社会管理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4 . 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2018-06-01更新 | 9297次组卷 | 14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绥德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第二学期第四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王国维认为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商人继统之法不合尊尊之义,其祭法又无远弥尊卑之分,则于亲亲、尊尊二义皆无当也。周人以尊尊之义经亲亲之义而立嫡庶之制,又以亲亲之义经尊尊之义而立庙制。由此可见()。
A.商朝实行授民授疆土的政策
B.西周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C.商朝灭人之国者,固已为县矣
D.西周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矣
6 . 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是个成功的创造,“大宗维翰(栋梁)•小宗维城”,既讲“亲亲”,也讲“尊尊”……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由此可知宗法制
A.成为法律制度规范的源头B.体现家国同构的特点
C.加强中央地方的政治联系D.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
7 . 美国伊佩霞教授在《剑桥插图中国史》中认为,“古希腊,家被认为是私人领域,其作用同城邦的公共政治不能等量齐观”,而古代中国的家则不同。作者的意思应该是
A.古中国家庭的隐秘性不如西方
B.古希腊家庭里不允许议论政治
C.古中国与古希腊家庭功能不同
D.古中国与古希腊家庭结构不同
2018-01-05更新 | 28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八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
A.功臣分封制
B.中央集权制
C.礼乐丧葬制
D.嫡长子继承制
2017-11-2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试题
9 . 商纣王有两个同母的哥哥,长兄叫微子启。纣王的父母都想让微子启为太子,但有大臣据理力争,说:生微子启时,商纣王的母亲为妾,生纣王时,其母为妻,有妻的儿子在,就不能立妾的儿子为太子,虽然母亲是同一个人。这位大臣之所以力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证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
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C.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维护等级制度
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2017-11-17更新 | 491次组卷 | 21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重点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殷人祭祀祖先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取悦先王先公等获得庇护,与此相比,周人有明显不同:“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商周祀祖制度的演变
A.反映出上古时期帝王创立祀祖制度旨在社会教化
B.表明商周等早期政权日益重视以神权维护世俗权
C.显示出早期宗法文化中越来越多的人文理性因素
D.推动了战国时期崇尚君主集权的法家思想的诞生
2017-08-04更新 | 1948次组卷 | 34卷引用:2020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网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