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20-21高三上·浙江温州·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这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神权与王权的结合B.嫡长子继承C.皇位世袭D.封土建国
2021-08-20更新 | 124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部分学校2021届高三8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第二次是刘邦封建同姓和异姓王;第三次是晋武帝封建司马氏宗室;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出现这种现象是
A.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C.宗法制的影响D.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
2021-04-27更新 | 469次组卷 | 80卷引用: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打靶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许倬云先生在《求古篇》中指出战国时代位列宰相者共81人,经他分析整理后得出以下结果。据此可知
项目人数占总数之百分比
宰相本人属于本国公子、本国宗族、王室姻亲2632
宰相本人与其他国家王室有关联810
宰相本人与王室完全无关4758

A.贵族政治逐渐走向没落B.旧的社会阶层被彻底打破
C.才能是选贤的唯一标准D.皇帝权力实现了高度集中
4 . 春秋中后期效力于卿大夫的家臣流动性增强,家臣“从一而终”、“不事贰君”的观念被打破,“臣一主二”之事更是屡见不鲜。这说明了
A.官僚政治开始形成B.宗法分封制的瓦解
C.百家争鸣局面形成D.儒学主流地位确立
2021-01-10更新 | 1235次组卷 | 28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公羊传》中对“莒人灭鄫”的解释是:春秋时,鄫国国君立其外孙为继承人,其外孙是莒国国君之子,《春秋》遂书“莒人灭鄫”。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王位继承制度混乱B.春秋笔法秉笔直书
C.宗法观念根深蒂固D.开辟外戚干政先例
2020-11-27更新 | 156次组卷 | 23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洛南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指出:"如果说宗法制度是维系同姓的纽带的话,那么同姓不婚制则是其补充,大宗百世不迁,同姓百世不婚,这是维系周代举国上下紧密团结的两条纽带,不可或缺。"这表明,同姓不婚制的实行
A.促进了宗法制的形成B.扩大了周朝统治基础
C.消弭了大宗小宗矛盾D.削弱了周天子的权威
7 . 《谱牒》是古代记述氏族世系的书籍。根据家谐,族谐,宗谱的记载对象,可细分为;一家一房之谱、一支之谱、一族之谐、异姓合谱等。相传周朝史官曾经撰写《世本》,是异姓合谐的祖本。除了表明“万木一本,万派一源”“联天下为一家”之原始用意外,其重要目的,就是在重门第的思想驱使下,区分族和族之间的高下等级,为选官出仕和联姻服务。由此可见,异姓合谱
A.根本作用在于明确不同族姓的血脉之根B.与宗法制度相始终
C.意在维护周宗法分封所形成的等级秩序D.具有重要政治作用
2020-11-02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1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宗法制造成西周“家天下”局面和魏晋时代“公门有公,卿门有卿”门阀政治,至明清之际,它为徽商提供了血缘网络、商帮、会馆、人力、物力,是徽商成功的重要因素。这表明宗法制
A.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B.具备丰富的社会功能
C.血缘关系逐渐被取代D.强化了对社会的控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西周早至中期,同姓公卿逐渐增多,异姓公卿逐渐减少;西周中至末期,同姓公卿逐渐减少,异姓公卿逐渐增多。西周各时期政权建构的变化说明
A.血缘纽带日益强化B.集权趋势有所加强
C.统治力量逐渐下降D.多元治理模式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西周时期,国君即位要朝于庙,卿大夫就任新的官职也要“告庙”,诸侯觐见天子等重要活动都必须在祖庙举行重大典礼。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安抚子弟功臣,扩大统治范围B.防范诸侯兼并,加强中央集权
C.严格等级秩序,维护世官制度D.巩固宗族关系,增强统治力量
2020-05-03更新 | 551次组卷 | 17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实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