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记载,秦始皇在“议帝号”之前,便有“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的言论;丞相王绾、廷尉李斯等劝始皇琅琊刻石时也说:“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这说明当时
A.廷议制有利于加强王权
B.君主权威源于祖先崇拜
C.宗法文化受到朝廷重视
D.宗庙祭祀强化等级秩序
2018-05-10更新 | 445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学情跟进卷(中外历史纲要上)-第0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2 . “终养”是指古人辞官奉养父母或祖父母寿终。据载,乾隆年间谕令,既不迎养、又不呈请终养年迈父母的官员,定以处分。该谕令所蕴含的观念源于中国古代的(  )
A.分封制度B.宗法制度C.郡县制度D.选官制度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3 .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其中“立子立嫡之制”是指
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礼乐制
2018-07-29更新 | 561次组卷 | 19卷引用:【走进新高考】(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练习01
4 . 周代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与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尊祖”与“敬宗”,希望凝聚国族成员的力量。但宗法制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无法继续维持封建秩序,下列哪一现象可以说明这种变化?
A.宗庙祭祀活动频繁,规模日大,导致民穷财困
B.邦国各自发展,亲戚关系疏远,甚至互相兼并
C.强宗大族垄断土地,使政府无法获取足够税收
D.公卿大夫世袭,握有政权,阻碍官僚体制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清代内务府是独立于政府行政机构之外,自成体系,管理皇室、皇族一应事务的机构。内务府官员属流官,定期更换。另外,内务府财政收入不仅来源于皇帝私产,也来源于国家财政收入;内务府的财政支出,不仅用于宫廷,也用于军费、赈济等。材料表明
A.清政府具有家国同构的特征
B.皇室特权是清政府腐败的根源
C.清朝中央权力处于分散状态
D.内务府是国家行政机构的补充
2018-04-17更新 | 525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9年人教版高三复习专题训练 必修1综合训练
6 . 汉语中“父子”“婆媳”“君臣”“将士”“男女”“父母”“夫妻”等,这些称谓的组成尽管都是并列关系,但是不能把其顺序颠倒,比如“君臣”不能说成“臣君”,“父母”也不能说成“母父”。该现象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汉语语法单一,缺乏变化
B.严格的尊卑贵贱宗法观念
C.男性占据社会主导地位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影响
7 . 《春秋·公羊传》记载:“隐(鲁隐公)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鲁桓公)何以贵?母贵也。”这种立嗣方式
A.实施的目的是防止因争夺君位而引起祸乱
B.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C.表明太后左右了王位的继承
D.表明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8 .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西周分封制的基础,而且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
A.一夫多妻多妾制的长期延续B.“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
C.皇位继承“立嫡以长不以贤”D.传统的“门当户对”观念
9 . 西周王室吸取殷商“暴民而亡”的教训,提出了一套“天命”观。他们认为,统治者只要有使民归顺的“德”,就会“天命”所归,若要天命长久,就应“敬德保民、明德慎罚”。这种思想
A.实现了西周统治权力高度集中B.解决了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
C.打破了神权对王权统治的困扰D.开创了后世民本思想的先河
10 . 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认为“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实质上说明了(     
A.商周政治制度存在差异性B.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C.宗法制与礼乐制之间是因果关系D.周文化的稳定性与延续性
2019-01-30更新 | 1129次组卷 | 28卷引用: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1课 夏、商 、西周的政治制度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