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公元前七世纪末,王畿内原邑的人民,以“夫谁非王之姻亲”自夸。这一现象说明
A.分封制渐趋衰落
B.宗族姻亲维护王畿的稳定
C.宗族凝聚力增强
D.宗法制下庶子后裔平民化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3 . 西周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主要目的和作用是
A.保证王权平稳过渡
B.防止财产大量流失
C.巩固父系家长的宗族地位
D.避免政治上发生分裂
2018-09-05更新 | 213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卷: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4 . 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在孔子看来,夏商周三代制度的关系是
A.完全相同
B.互相冲突
C.继承发展
D.相互借鉴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地方州县是上层政权机构或正规官僚行政机构的最低一级,州县官因之称为“亲民之官”。县以下为基层社会,清代基层社会主要的构成要素有三大系列社会组织;一是官方出面组织、作为上层统治伸向基层统治触角的里社保甲坊厢系列;二是聚族而居、自然形成的家族宗族乡族系列;三是同样自然形成、互动共生的经济型乡族组织及行业组织系列。这三大系列社会组织或平行,或重叠,或交错,其所处位置及相互关联的方式,反映了清朝基层社会组织结构及发展态势。

——摘编自张研等著《清史十五讲》

材料二   十七世纪英国的基层社会管理尚未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他们主要通过民众选举推选出合适的民警人员,与当地的教会管理相互交织。地方政府与居民的关系并非完全的“按章办事”,而是时刻地变换着的。换言之,在教区的社会管理中,他们的裁决大多是依照约定俗成的习惯来进行的,教区民警和地方官吏都受到传统文化习俗和行为规范的约束。在这个地方共同体中,最有效的约束并非是来自帝国的条文章程,而是“睦邻关系”的传统,法律相比而言屈服于这种观念,而不是凌驾之上。这种管理机制能够充分地体现人性,而不是冰冷的事实。这种闪烁着自由的管理机制,虽然在处理问题方面没有严格的刻度作为标准,但是他在英国十七世纪的基层管理上面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直到后来英国建立起规范化的近代的官僚体制,才逐渐取代这种“乡绅自治”的管理体制。

——摘编自许洁明《十七世纪的英国社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基层社会组织的主要特点及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十七世纪英国与清代基层社会管理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6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专制王权强大
C.家族宗法观念浓厚D.个人观念淡漠
2019-09-29更新 | 3260次组卷 | 146卷引用:2019年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测试
7 . 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 本所生, 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种制度
A.郡县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内外服制
2020-08-18更新 | 127次组卷 | 27卷引用: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1课 夏、商 、西周的政治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西周初年,周王对殷王的祖先神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神与任何族姓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而是整个天下的保护神。周王此举有利于
A.强化血缘宗法
B.维护尊卑关系
C.凸显宗教信仰
D.加强文化认同
2018-07-07更新 | 702次组卷 | 17卷引用:人教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1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单元测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氏室属下的庶民也许就是氏室的宗族,否则也是集族而居的。氏室上面的一层是国君和同姓卿大夫构成的大家族,更上的一层是周王和同姓诸侯构成的大家族。其天子和异姓诸侯彼此间,则多半有姻戚关系。这整个封建帝国的组织大体上是以家族为经,家族为纬的。

——张荫麟 吕思勉《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秦汉是官僚政治制度全面展开的时期,官僚政治的各个要素都发展到了相当的高度。……若从政府机构来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九卿不仅从执掌上来说是皇帝家务与国家政务没有分离,而且“卿”这个称呼本身即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三 清代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的终结时期。……伴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定,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和政府首脑的地位空前加强。……地方上,随着督抚完成地方化,省一级有了统一的军政首长,省成为名副其实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帝国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并说明其得以建立的制度基础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角度,归纳秦汉时期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认识。
2018-10-08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01单元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2018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单元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和春秋时期,国人是指居于国(城)中的拥有国家权力的人,国中上层贵族及国人仍以血缘姻亲关系相联结。他们是统治宗族的成员,皆有参政议政的权利,在君主废立、贵族派系斗争等方面都拥有广泛的权利;有财富拥有权;有从军作战的权利和义务,往往可以决定国家的盛衰成败。与国人相比,野人(居住在乡村的人)不能参与政治、当兵作战,原因即在于他们是被征服的部族或沦落的罪犯。

——摘编自胡新生《西周春秋时期的国野制与部族国家形态》

材料二 清前期基层社会的管理通过保甲来实施,保甲的主要职能是维持地方治安和督催乡民缴纳钱粮等。在20世纪初的立宪运动中,晚清政府设计了基层社会管理的改革方案。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颁行的《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规定:市镇村庄屯集等地方,人口满五万以上者为“镇”,不满五万者为“乡”。城镇设“议事会”和“董事会”,乡设“议事会”和乡董、乡佐,负责督办本城镇、乡的教育、卫生、道路修建、农工商务和社会慈善公益事务。

——摘编自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春秋时期的国人参与国家管理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与清前期相比,晚清政府如何设计基层社会管理的改革?你如何评价这种设计?
2018-10-08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01单元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2018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单元卷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