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家国同构可以看作父亲为一家之君,君为国父,君与父互为表里,国与家是彼此沟通的。故中国古语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的说法。

材料二   秦以后,中国就开始有一个统一政府……政治领袖,就是皇帝……皇位是世袭的……封建制度早已推翻。单只皇室一家是世袭的……这已是政治制度上一项绝大的进步。……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皇室和政府是应该分开的……皇帝是国家的唯一领袖……是国家的元首,象征此国家之统一;宰相是政府的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任。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开阡陌,置郡县,此等皆是应运豪杰、因时大臣。圣人复起,不能易也。”(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

——李贽《史纲评要》

材料四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平?

……故秦、汉以降,天子孤立无辅,祚不永于商、周……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呜呼!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贤而秀者,皆可以奖之以君子之位而长民。……若夫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摘编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礼”在古代中国社会中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政治制度上一项绝大的进步”的含义。这是否意味着“家天下”制度的结束?请说明理由。
(3)在材料三中,李贽从哪些方面评价了秦朝的制度与政策?
(4)根据材料四归纳王夫之对秦制的看法。
2020-10-17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削是一个成功的创造,“大宗维翰(注:翰:栋梁),小宗维城”,既讲“亲亲”,也讲“尊尊”……东汉以后,强宗大族遍布各地,他们筑堡坞,置部曲,把持地方,操纵官吏,战乱时建立宗党武装,形成割据势力……两宋时期,宗族发展出现“千年土地八百主”的现象……如何整合族人、延续世系、复兴宗法,成为宋代士大夫面临的共同难题。随后,以建宗祠、置族田、修宗谱、定族规、立族长为主要特征的宗法家族制度得以全面复兴……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顾至于今日,欧洲脱离宗法社会已久,而吾国终颠顿于宗法社会之中而不能前进……夫孝之义不立,则忠之说无所附:家庭之专制既解,君主之压力亦散……故余谓盗跖之为害在一时,盗丘之遗祸及万世:乡愿之误事仅一隅。国愿之流毒遍天下。

——吴虞:《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19157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宗法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并归纳其共同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法制受到抨击的历史背景,并谈谈如何看待中国历史上的宗法制度。
2020-08-10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天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战国前,贵者称氏,贱者则以职业概括之。如庖丁、匠石、优孟,这些职业名后来才成了姓,当时只是通称。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这说明,战国前
A.姓氏文化非常发达B.姓氏可以区别贵贱
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D.婚姻讲究门当户对
4 . 阅读中国史材料,并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城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材料二   孟子记载,孟子与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问答。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抓起来。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那舜又该怎么办呢,舜应当毫不顾惜的放弃天子之位,偷偷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材料三   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村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1)根据材料一及结合所学,概括西周都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结合所学,指出孟子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
(3)根据材料三及结合所学,说明清末新政时地方改革的历史背景。
2021-07-30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七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代是一个方国林立的时代,一旦商王国彻底衰落,方国联盟随之分崩离析,商王也就无力对外行使王权。商王具有多重身份,他既是王国首领,又是同姓宗族大族长,亦是异姓宗族君主。商代的王位继承以兄终弟及为主,父死子继为辅。西周的国家格局与商代颇为相似,然而西周的诸侯国与商代的方国却有很大不同。周王权力远大于商王,控制天下的能力远在商王之上。在王室内部,周王的身份也是多重的,且王位继承是父死子继。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史)》

材料二 “秦变周官,汉遵嬴旧,或随时适用,或因务迁革,霸王之典,义在于斯”。文武分别设官分职及其藻变过程,反映了古代政治制度的不断发展和政治学说的成熟,设置庞大的、等级森严的、层层严格控??官僚队伍和机构,制定繁多的规章条例和程序,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官僚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基表现。直到明清(鸦片成争前),两代统治集团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以前历代的政治制度进行了重要的权衡取舍,作出了多方面的具体修正和补充,建立了一些新制度,也健全了一些旧制度,使之更加完备周详。

——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周两代政治体制的相似之处,并指出“西周方国”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商周到明清(鸦片战争前)政治体制的演变趋势,并指出明清(鸦片战争前)两代统治者对政治制度作出的“权衡取舍”。
2021-03-20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3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记》

材料二   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诸多特征,这些特征又都具有浓厚深刻的宗法色彩。中国封建的等级制度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的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政治又一特色。

——石培华《中国历史纵与横》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西周哪两种制度,其作用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根据材料三,概括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

——摘编自《春秋公羊传》

材料二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 

材料三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聚天下不难矣。

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是故诸侯之博大,实好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大一统”思想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孔子孟子的共同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韩非子“大一统”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的成败。
2020-10-09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家训是指家庭或家族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传统家训有口头家训和书面家训等形式,有专著、散文、诗歌等体裁。家训的内容主要涉及齐家治国、为人处世之说,包括孝道、勤俭、谦恭、诚信、慎修、勉学、自省、向善、安分、积德、睦亲等诸方面的问题。我国传统家训发轫于先秦时期,发展于汉魏六朝时期,成熟于隋唐时期,鼎盛于宋元明清时期。先秦时期,大多数家训还夹杂于各种文献之中。汉魏六朝时期,一些贵族官宦 及饱学之士把家训当作独立的著述进行编写。宋元明清时期的家训中较多渗透了择业、理财等经济思想。随着传统家族组织的日益完善,包含家法、族规等具有极大约束性内容的家训产生。家族制定家训以及训俗、乡约具有超个体家庭的、多点成西的社会普及性,促使传统家训向社会家训转变。

-----据朱明勋 《中国传统家训研究》整理

材料二   近代以来,由于时代的急剧裂变,传统家训在近代发生了转型。一方面, 由于“家庭革命”(大家庭牧世同堂、同灶共食的局面退渐被小家庭取代)风暴的影响,家训专著及家诚、家范等专门性的家训单篇在家庭中的地位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已然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交通工具逐渐发达,人们的分别较以前更为经常,而当时电话、传真等并不普遍,这为家书的发展留下了极大的空间。这样,家书取代家训专著和家训单篇成为这一时期家训的主要形式。另外,这一时期的家训思想比较混杂,既有封建思想,又有资产阶级的旧民主主义思想,还有无产阶级的新民主主义思想,其中以封建思想和资产阶级的旧民主主义思想为主。

-----摘编自朱明勋 《中国家训史论稿》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家训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明清时期传统家训鼎盛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传统家训出现的新变化。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浅谈对传统家训传承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宗法制在周代完备而严格,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共有经济的支配权。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君统宗统的合一。

——摘编自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

材料二   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了某些变化。1905年,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

——摘编自常建华撰《中国文化通志·宗祖志》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周代宗法制的特点,并分析该制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宗族管理和周代相比有何不同,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3)我们应如何认识宗法制的这种演变?
10 . “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之有希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征平叛后,雄才大略的周公旦对国家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周政权派同姓子弟、周室勋臣及异姓姻亲,于远离邦畿数百里乃至数千里之外的要冲地区建国,以宗族分权的形式扩大和巩固姬姓的家天下。这些分布在极其广大地域之内的周系诸侯,以宗法关系为基础,以礼乐制度为纽带,使周王朝在远较“大邦殷”的范围广阔得多的地域内实现了有效的统治,从而为三代之后的中央集权帝国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摘自马平安《中国政治史大纲》

材料二   这次改革根据农业的收入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地产收入达到500斗的公民,称“500斗级”;第二等级是收入达300斗、有养马能力者,叫“骑士级”;第三等级是收入达200斗、有牛耕田者,叫“牛轭级”;第4等级是收入在200斗以下的公民,称“雇工级”。根据公民所属的等级决定其所要承担的政治义务,等级越高,担任的公共职务越高;军事义务也按等级分配。这次改革还鼓励公民参加公民大会,参与公共事务的最后决策;新设立的民众法庭也对全体公民开放。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周公旦“重大改革”的主要内容,简述西周社会在血缘亲疏基础上形成的等级关系。
(2)阅读材料二,指出“这次改革”的领导者,概括材料二的要点。
(3)中国和西方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出现过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但彼此之间差别显著。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西周宗法等级制度的政治意义;②对古代雅典政治改革中财产等级制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