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 道试题
1 . 《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这说明先秦宗法制
A.孕育了家国天下的文化情怀B.构建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传统
C.凝聚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D.构筑了爱有差等的社会秩序
2 . 西周根据血缘的亲近、高贵确定继承人,并使之成为后世的垂范,这种对继承人的“唯一”指向目的是避免权力争斗。材料表明
A.宗法制旨在稳定统治B.分封制有利于规避争斗
C.周代制度为后世沿用D.周代统治长期动荡不安
3 . 周代社神为禹,谷神为稷,不仅将周人的祖先神“后稷”定为了国家神,而且让分封的无论是同姓还是异姓诸侯国,都作为共同的“神”进行祭祀。这一做法旨在
A.确立周王共主地位B.建立统一的宗教体系
C.提高文化信仰认同D.强化周政权的合法性
2020-09-18更新 | 372次组卷 | 6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宗法制造成西周“家天下”的局面和魏晋时代“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门阀政治,至明清之际,它为徽商提供血缘网络、商帮、会馆、人力、财力,是徽商成功的重要因素。这表明宗法制
A.血缘关系逐渐被取代B.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D.具备丰富的政治、社会功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古代建筑作为承载人类文明的物质载体,是古代政治、经济、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反映。我国北方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布局是分居四面的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依照古代宗法礼仪观念长辈应居住在
A.东厢房B.西厢房C.北房D.南房
6 . 《诗经》云:“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栋梁),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西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商朝灭亡的教训B.此篇最有可能出自《风》
C.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D.主旨是坚持嫡长子继承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周太王(文王祖父)舍长子太伯而立少子季历,文王舍长子伯邑考而立次子姬发;武王生前欲传位周公,因周公辞让加之管叔、蔡叔(皆武王弟)等人反对,不得已而立孺子诵(是为成王)。这说明当时
A.分封制度需进一步完善B.王位继承制度尚未成熟
C.贤能成为选择继承人的主要标准D.兄终弟及继承方式退出历史舞台
2020-06-19更新 | 990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有学者认为,周平王东迁以后,王政衰微,霸政迭兴,甚至“陪臣执国命”。然而,这既不能证明西周分封制造成了城邦民主制,也不能证明专制程度的减弱。相反,正是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中国的君主专制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该学者认为西周时期
A.君主专制制度业已形成B.经历过城邦民主制阶段
C.分封制不利于国家统一D.中央集权制度初步确立
9 . “春秋时代灭国在六十以上,但其中大部分是以夷灭夏,和以夏灭夷。诸侯国之间相灭的只占少数,姬姓国相灭的例子更是少数。而在列国内部,大夫固然有时逐君弑君,却还要找一个比较合法的继承者来做傀儡。”材料中的这种现象最能反映(   
A.春秋时期夷、夏之间矛盾尖锐、战争频繁
B.宗法制仍是春秋时期维系政治秩序的基础
C.春秋时期分封制已经开始逐步地走向崩溃
D.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在春秋时期已经确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礼记》中说:“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主要说明(  )
A.主张实行宗法制B.指出尊敬祖宗是人的本性
C.强调统治阶级要实行“仁政”D.指出宗法制对于巩固统治的意义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