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 道试题
1 . 在宗法制下,国人一方面对活着的长辈绝对的顺从、孝敬;另一方面对死去的先祖隆重祭祀,以祈求他们的保佑。这说明,宗法制(     
A.有利于孝亲思想的强化B.塑造了民族的基本精神
C.导致男权意识经久不衰D.致使国人充满迷信思想
2020-12-16更新 | 114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等七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明清时期,官府往往委任“族正”及“家长”,由他们充当官府与宗族间的合法联系人,或将族长等作为乡村管理人,代官府行事。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A.宗族组织已纳入官府轨道B.宗法社会被行政统治消解
C.基层治理高度发展成熟D.官僚政治社会适应力增强
3 .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这反映的是(  )
A.“大同社会”理想的表现B.宗法观念的反映
C.“三纲五常”原则的体现D.分封制度的反映
2020-12-0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认为整个西周社会组织是以宗族为经,以家族为纬,“国”和“家”紧密结合,从家族、宗族引申出对民族、国家的认同。这种观念对现代中国产生的正面影响是
A.强调等级秩序,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B.体现家国一体,有利于激发爱国情怀
C.重视宗法关系,有利于建立法治社会
D.立足家庭本位,有利于凸显公民个性
5 . 《公羊传》中对“莒人灭鄫”的解释是:春秋时,鄫国国君立其外孙为继承人,其外孙是莒国国君之子,《春秋》遂书“莒人灭鄫”。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王位继承制度混乱B.春秋笔法秉笔直书
C.宗法观念根深蒂固D.开辟外戚干政先例
2020-11-27更新 | 158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1月定时训练(期中)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指出:"如果说宗法制度是维系同姓的纽带的话,那么同姓不婚制则是其补充,大宗百世不迁,同姓百世不婚,这是维系周代举国上下紧密团结的两条纽带,不可或缺。"这表明,同姓不婚制的实行
A.促进了宗法制的形成B.扩大了周朝统治基础
C.消弭了大宗小宗矛盾D.削弱了周天子的权威
7 . 西周时,各国视江南为蛮荒之地。至春秋,《左传》载,吴人自称属于“周室”,并在姬姓中“居长”;《国语》提到,吴王视夷狄为外人,自认为是华夏成员。据此可知春秋时期
A.吴国贵族具有周室血统B.南方逐步认同中原文化
C.宗法分封制度广泛推行D.周王天下共主地位加强
8 . 有学者撰文指出,周文王父亲季历是太王幼子,太王将王位传季历,其兄泰伯出走;武王继承文王的王位,而他并非嫡长子;武王去世后,武王之弟周公实际上已经称王。该学者意在说明这一时期
A.王位继承方式创新B.分封制度得以顺利推行
C.宗法制度尚不完善D.统治集团内部和平共处
9 . 史学大师王国维在评论商周某一制度时指出,“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这一观点反映了
A.宗法制调解了宗族内部矛盾B.分封制度有利于扩大疆域
C.礼乐制度加强了中央的集权D.王位世袭促进了政局稳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宗法制造成西周“家天下”局面和魏晋时代“公门有公,卿门有卿”门阀政治,至明清之际,它为徽商提供了血缘网络、商帮、会馆、人力、物力,是徽商成功的重要因素。这表明宗法制
A.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B.具备丰富的社会功能
C.血缘关系逐渐被取代D.强化了对社会的控制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