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者禘(宗庙祭祀的一种祭名)其祖之所自出(诸族之始祖多感天而生),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庶子王(嫡子有残疾无法继承王位,由庶子代之),亦如之。

——《礼记·丧服小记》

别子(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嫡子、庶子)为祖,继(继嗣)别为宗,继祢(亡父)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

——《礼记·大传》

材料二   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潘岳《中国发展面临着深重的危机与难逢的机遇》

材料三   从春秋以至战国,诸侯之间相互并吞,大国争霸激烈。这看起来像是由于周室衰微而出现的一种分裂局面,其实正是在这个过程……形成了地区性的统一王国,战国七雄进一步兼并的结果,是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首次统一的秦汉皇朝。……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议定皇帝尊号,初建封建朝廷之后不久,秦始皇和公卿大臣们便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地方行政机构的问题。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述西周祭祀制度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大国争霸”出现的原因,并指出秦朝解决“问题”的措施。
2 . 分封制和郡县制是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两种基本形式,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借鉴夏商以方国、部落为主的统治体制弊端的基础上,西周采取大量分封同姓为地方诸侯,将分封制和宗法制牢固结合在一起。无论同姓子弟还是异姓诸侯,接受了周天子的封赐后就成了“小宗”,而周天子则是“大宗”。用这种称谓意味着受封诸侯都被纳入了周王室的宗法网之中。宗族内部长幼、嫡庶和尊卑之别的“礼”成为了周的政治规范。

——摘编自李龙、李策《中国古代分封制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比较研究》

材料二   在春秋初期,楚、秦、晋等国已开始在边地设县,后逐渐在内地推行,其长官可以世袭。战国时郡分设县,逐渐形成县统于郡的两级制。秦统一六国后,在丞相李斯的建议下全面推行郡县制,此时的郡县长官均不能世袭。秦国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郡,一郡管辖若干县。郡的行政长官为郡守,下置郡尉,辅佐郡守并掌管全郡的军事;又置监察史,掌管监察,为中央在地方上的耳目。县分大小,万户以上的县设县令,不满万户的县设县长,掌管全县事务,受郡守节制。

——摘编自陈鑫高、刘红琪《郡县制较于分封制优势分析与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代分封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郡县制的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2021-12-12更新 | 642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之子弟被分封于各地,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周族的迁徙和流动。西周自身人口有限,他们分处各方时,为了扩大统治基础,还常把部分被征服者从他处迁置于国。国家体现着政治关系与血缘关系的混合,其本义为“天下一家”,“家天下”,国之本在王家。家,即家族,是宗法血缘关系的载体。在古人观念中,不论是国家动乱,还是国土缩减,只要君王之家,农之家存在,国家就会永存。当时的国家不含主权,疆域的观念。

——摘编自赵世超《西周政治关系、地缘关系与血缘关系并存现象剖析》等

材料二   希腊语中,“国家”与“公民身份”,“公民团体”,“宪政”等概念存在着必然联系。“国家”与“公民”是同义语,其含义可引申为:城邦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在一定的国土范围内是一个权力主体;权力主体的本质便是主权,主要体现为凡城邦公民都是主权所有者,即主权在民。国家、城邦、公民在雅典呈现为一体化。

——摘编自张庆服《雅典与西周国家形态的差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国家治理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公民在雅典城邦中的地位并分析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历史条件。
2020-06-0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共建班)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成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请思考: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的哪种制度?依据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天子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以上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了维护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古代思想家们提出了父慈子孝、夫义妻顺、兄友弟悌等家庭伦理道德规范。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以父慈子孝作为调节父子关系的基本行为规范,从根本上服从于“父为子纲”。它片面强调“子孝”,否定子女的独立人格,维护了传统家庭中不平等的尊卑制度。随着宗法制度的巩固和加强,夫权逐渐强化,男尊女卑、夫主妻从等伦理规范也随之被强化。在传统社会中,人一出生便被包围在层层的家庭关系中,个人是血缘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上以继宗庙,下以续万世。政治以伦理为本位,伦理以血缘为原型,最终的原理是家庭血缘的情理上升为国家政治的法则。

——据王苏《试析传统家庭伦理的内容及其特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家庭伦理的主要特征,分析其说明其成因。
2019-05-2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竞培中心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投土投民于诸侯叫做“建国”,诸侯上投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推行的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材料二 回顾起来,到将近公元前3世纪中期,秦开始了一项看似系统地否定帝国理念的战略。公元前256年,秦的统治者废止了一切帝国礼仪,实际上解散了帝国。十年之后,一位新的秦王——始皇宣布,解体的帝国可以被替代。在后来25年中,他系统地孤立并征服了所有的敌对王国,并宣布他自己是一个新的君主政体的“第一个皇帝”。他宣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换言之,以他为唯一的统治者,一个统一的中国就将享受和平与繁荣。

——摘编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在地方行政制度进行了怎样的创新,并说明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的不同特点。

材料三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无定,却无根本的变动。

——据《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等资料整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元代行省制创立的意义。为什么说历代地方管理制度“却无根本的变动”?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四子争位:周王的妾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大哥、二哥),后来妻又为他生了两个儿子(三哥、四哥)。周王临终时,围绕谁继承王位,四子发生了争执……

材料二2011年5月4日,文汇报《中国震撼》一文中认为:“西周时期的‘列土封建’是采取宗族殖民的方式,由王室子弟垄断政治权力的家天下,周王与诸侯之间存在‘授权’与‘尽忠’的关系。”


(1)你认为谁能继承王位?理由是什么?
(2)材料一反映的是何种最高权力的传承制度?如何评价?
(3)“列土封建”是指何种制度?其中“授权”与“尽忠”有何具体体现?有何积极作用?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周重要政治制度

材料二秦朝政治机构示意图

材料三明代思想家李贽在《史纲评要》卷四《后秦纪》中曾经称李斯倡行郡县之议是“千古创论”,又就“置郡县”之举赞誉道:“此等皆是应运豪杰、因时大臣。圣人复起,不能易也。”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宗法制对分封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结合春秋战国时期有关时代特征,简析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政治制度的转变趋向及其主要原因。
(3)李贽称李斯倡行郡县之议是“千古创论”,如果同意此赞誉试述其理由。
2018-04-17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威市第四中学高一历史2017—2018学年下学期3月份月考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前面有天书三十六行,皆是天罡星;背后也有天书七十二行,皆是地煞星,下面注着众义士的姓名”。面对何道士的解读,梁山众好汉目瞪口呆。宋江言道:“鄙猥小吏,原来上应星魁,众兄弟也原来都是一会之人。上天显应,合当聚义。今已数足,上苍分定位数,为大小二等。天罡、地煞星辰,都已分定次序,众头领各守其位,各休争执,不可逆了天言”。众人皆言:“天地之意,物理数定,谁敢违拗?”

——整理自施耐庵:《水浒传》

材料二   公元1620年9月23日,一批英国清教徒乘五月花号邮轮到达北美。上岸前,他们签署了“五月花号公约”,内容主要有:

……我们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签约,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地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不时依此而制定颁布的被认为是对这个殖民地全体人民都最适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

——据戴安娜·拉维奇所编《美国读本》


分别概括两则材料中所蕴含的东西方政治理念,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8-02-10更新 | 142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治文明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摘自《王国维遗书》之《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秦汉时期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它经过历朝的完善,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反映了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轨迹。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哪两种政治制度?依据材料指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轨迹呈现怎样的演变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