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大学》曾子语,“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吕氏春秋·谕大》载,“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皆乱,无有安身。”材料反映出
A.古代家国同构的文化理念B.古代家国一体的政治特征
C.古代中国社会的统治秩序D.宗法思想影响到国家政治
2020-04-15更新 | 338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21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周代实行世官制,但是子孙在继承父祖职位时要经过王的册命,受命者也非常看重册命仪式,往往铸造青铜器(如鼎、簋、盘等)予以纪念。其主要原因是
A.宗法观念的深刻影响B.周天子权威的削弱
C.以德治国思想的传播D.青铜铸造业的发展
3 . 有学者说,在西周分封制的推行过程中,一方面是用“亲”维护“尊”,另一方面是因“亲”而“尊”。据此可知,西周
A.分封的主体集中于同姓的亲族B.分封制增强诸侯对周王的认同
C.宗法观念推动中央集权的建立D.以血缘亲情来维护王权的威严
4 . 西周时,周王通过婚姻关系与异姓诸侯建立血缘联系。周王照例称同姓诸侯为伯父或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或叔舅。这反映了
A.中央与地方政治联系的加强B.忠孝一致的伦理道德观念
C.分封制度与宗法制度的结合D.王权与神权形成紧密联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  )
A.世官制B.嫡长子继承制C.分封制D.中央集权制
2019-11-11更新 | 325次组卷 | 45卷引用:海南省东方市琼西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明代庞尚鹏编订的《庞氏家训》中写道:“每年通计夏秋税粮若干,即于本年二月内照数完纳,或贮有见银、或临期粜谷,切勿迁延。”清代也有族规声称拖欠应缴钱粮,“必不容于天地鬼神。”由此可见,明清宗族有利于
A.促进社会和谐
B.维持地方安定
C.发展农业经济
D.履行封建义务
7 . 西周时“通过严格区分血缘关系的嫡庶亲疏,建立了森严的上下、长幼、尊卑、贵贱等级秩序,并使之长期有条不紊地保持下去”的制度是
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礼乐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古代罗马人、希腊人也同中国一样注重孝道,但随着文明程度的增加,他们的孝道观念便逐渐淡漠,而古代中国的孝道文化却日益发展,成为民族性格和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孝道文化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古代中国
A.经济发展水平的低下
B.宗法观念的影响深远
C.民本思想的趋时更新
D.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9 . 春秋时期晋平公之母为杞国女子,晋国因此率诸侯为杞筑城。郑国大夫批评说:“晋国不恤周宗之阙,而夏肄是屏,其弃诸姬,亦可知也已。诸姬是弃,其谁归之?是谓离德。”这个事实表明,当时的社会舆论依然十分重视
A.宗法关系
B.以法治国
C.爱惜民力
D.等级关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西周时期“孝道”观念的核心是崇拜祖先,行孝的主要形式是祭祀;春秋时期,“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行孝的主要形式是“养”和“敬”。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时期
A.家庭血缘观念的淡化
B.个体家庭作用的提升
C.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
D.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