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王位世袭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22-23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史记·夏本纪》记载:“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的不同记载客观上反映了(     
A.禅让制在传承中完善B.嫡长子继承制确立
C.世袭制形成的曲折性D.启开创奴隶制国家
2 . 据下表中的记载,可以认定的是
记载出处
禹传益……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战国策》
益让帝禹之子启。《史记》
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孟子》
A.禅让制得以完善B.嫡长子继承制确立
C.家天下局面开启D.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3 . 在君位继承方面,商朝曾经实行过兄终弟及;西周则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秦汉以来,在坚持嫡长子继承制基本原则下,选择“贤能”的皇子而非嫡长子继承皇位的现象逐渐增加。上述变化
A.受宗法观念影响B.主要目的是稳固政权
C.加强君权的需要D.实现了选贤任能主张
4 . 商朝王位继承先由兄终弟及,后向嫡长子继承制转变。周人最初是立子以贤,如文王以武王发为储君;在克商以后向立嫡以长转变,如成王的继位与即政。这些转变有助于
A.政治统治稳定有序B.王位世袭制的形成
C.维护君主专制制度D.儒学的齐家平天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来的政治斗争本质上都是权力和利益之争,而政治制度则是实现和维护权力与利益的重要工具。以此角度来认识先秦时期的重要制度,下图图中①至④依次应填入

A.①王位世袭制②礼乐制度③分封制④井田制
B.①王位世袭制②分封制③礼乐制度④井田制
C.①分封制②王位世袭制③礼乐制度④井田制
D.①王位世袭制②井田制③礼乐制度④分封制
2021-10-11更新 | 315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这说明
A.久远的历史难以形成统一的定论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必然
C.文献史料可以相互印证同一史实D.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并非一帆风顺
2021-09-12更新 | 1871次组卷 | 36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夏是中华文明的早期国家,《礼记·礼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禹以前“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其主要依据应是
A.夏王是最高统治者B.中央设立机构与职官
C.世袭制代替禅让制D.夏王直接统治夏部族
8 . 下表为有关夏朝工位继承情况的史籍记载,据此可以认定的结论是
《竹书纪年》益即位后,启杀益而夺得君位。
《中国历代帝工》益继位后,有些部族并没有臣服益,而拥护启,并对益的部族展开战争,最后启胜而夺得权位。
《上古时代》白寿彝禹死后,本应由伯益做部落联盟的首领,可是由于夏部落的强大,他们借助禹的余威,共推禹子启为王。
A.伯益的权位最终被夏启所取代B.部分部族发动战争导致启夺得权位
C.启取代益源于其贤能品德和民意D.民主传统是启和益发生争斗的原因
2021-02-05更新 | 407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南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备考金卷A卷)
9 . 《史记》记载∶"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治。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从该材料中得出的主要信息是
A.禅让制未被突破B.禹将天子位传启
C.王位世袭制开始D.禹将王位禅让启
10 .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传说中的五帝嬗递和尧舜禹的禅让都是纯粹出于公心,即所谓“公天下”;禹传启,把原属于部族内部的传递,变为父子相传,古人谓之“家天下”。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源是
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家国同构观念的萌生D.继承人的品德优良
2020-11-11更新 | 468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