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夏商周三代的君主在营建新的都城之时,必须先选择“国之正坛”和“木之修茂者”,用于建造宗庙和神社。 在都城的布局上,宫城一般位于城中心,宗庙、神社位于宫城前方的左右两侧。由此可知,夏商周三代
A.神权处于统治地位B.宗法体制已经形成
C.中央集权日益完善D.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九鼎”是夏王朝奠定的政治正统的象征物。周公摄政,选择在洛邑一带营建王都成周,也是因为这里曾是夏王朝“居九鼎”的谷地。周公此举可印证
A.早期政治弥漫神权色彩B.统治集团建立绝对权力
C.政治传统的认同与继承D.西周王室维护礼乐制度
2021-03-18更新 | 780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商王对其臣下及妻妾子妇亦多用“令”“呼”“取”等词。下表是甲骨文资料中商王对诸侯的用语举例。据此可知
卜舌辛出处
令周从永止,八月《龟甲兽骨文字》
呼杏伯于奄《殷墟文字乙编》
呼取郑女子《殷墟文字缀合》

A.商朝存在明确君臣关系B.商朝确立嫡长子继承制
C.商朝王权具有宗教色彩D.商朝国家管理体制完备
2021-01-15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商朝建立后把天命作为统治的重要依据,并认为天命永固,不可剥夺。周人灭商号称是恭行天之罚,并宣扬是获取天命的依据。周人的做法
A.揭示了古代社会兴衰规律B.协调了统治阶级内部关系
C.反映了社会生产发展要求D.影响了后世王朝执政思想
2020-06-08更新 | 872次组卷 | 19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鸡西一中、鹤岗一中三校2021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商朝诸王常以鬼神、排序等意思的字取名,如辛、乙、丁等;而周代诸王多用文、武、成、康等字为名号,并在青铜器铭文中也涉及“懿德”、“天德”、“敬德”等内容。这一变化反映了
A.文化的传承受到严重挑战B.王权打破了当时的宗教权威
C.贵族的人伦观念明显淡化D.政治生活中德治观念的加强
2020-05-15更新 | 441次组卷 | 23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商代青铜礼器的装饰花纹充满了神秘性、幻想性和威慑性;西周中期以后,青铜礼器在装饰上多采用几何形花纹,追求典雅、朴素的美。这一变化反映出
A.周代青铜制造技艺已开始衰退B.青铜器的功用发生了重大改变
C.观念形态从重神事转向重人事D.父子相袭的工官制度遭到破坏
2019-12-25更新 | 920次组卷 | 22卷引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夏代最初几个君主不称王,而称为“后”(意思是生育,亦有祖先之意)。直到少康(夏朝第六世君主)才明确称“王”(意为天地人的主宰)。这一变化源于
A.宗法观念影响消退
B.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C.君主权威显著增强
D.官僚体制逐渐完善
8 . 商代的甲骨文目前仅集中出现于殷墟一地,而周朝的青铜铭文则遍布四面八方。这表明在周朝
A.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显著加强
B.汉字开始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字
C.青铜器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
D.贵族阶级丧失了文化话语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夏、商都城以宫城为中心,宫室族群沿中央轴线作对称布置。宫舍、民居、作坊、道路等环绕其周围。这反映出当时
A.具有原始民主制的残余
B.皇权至上
C.政治生活等级森严
D.王权至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商朝的政治特点不包括
A.是以商族为中心的内外服联盟
B.弥漫着神权色彩
C.开始出现公共权力
D.商王对方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