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夏商周三代的君主在营建新的都城之时,必须先选择“国之正坛”和“木之修茂者”,用于建造宗庙和神社。 在都城的布局上,宫城一般位于城中心,宗庙、神社位于宫城前方的左右两侧。由此可知,夏商周三代
A.神权处于统治地位B.宗法体制已经形成
C.中央集权日益完善D.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2 . 作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商王直接统治区域外存在众多“方国”。但方国在被征服,领土纳入商王朝的势力范围后,不再称“方”:其首领名之日“侯”,不得称“白”(伯),应定期向商王朝纳贡和出兵助讨。这一变动
A.有利于强化商王权威B.表明商王权力高度集中
C.说明方国体制已瓦解D.反映出商朝统治不稳固
3 . 商王每每遇事都要占卜,占卜的方法是用火在牛胛骨或龟腹甲上烧烤,甲骨的背面便出现裂纹,叫“兆”,然后根据兆纹的形状来断定吉凶。这说明
A.商代最高权力尚未高度集中B.民本色彩较为浓厚
C.神权和王权相结合D.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2020-08-11更新 | 347次组卷 | 22卷引用:福建省长汀、连城一中等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商朝建立后把天命作为统治的重要依据,并认为天命永固,不可剥夺。周人灭商号称是恭行天之罚,并宣扬是获取天命的依据。周人的做法
A.揭示了古代社会兴衰规律B.协调了统治阶级内部关系
C.反映了社会生产发展要求D.影响了后世王朝执政思想
2020-06-08更新 | 872次组卷 | 19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曾小华《中国政治制度史论简编》:“……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对文中“宗法贵族君主政体”的准确理解应为
A.宗法制条件下的嫡长子继承
B.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
C.受贵族权力制约的君主政体
D.具有严格等级制度的世袭制
2019-05-18更新 | 303次组卷 | 34卷引用:福建省建阳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商周时期,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西周王室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谏周厉王不要限制民众的舆论。这说明当时
A.君主专制政体不够完善
B.原始民主遗存尚有影响
C.公众舆论决定国家事务
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2019-05-13更新 | 939次组卷 | 29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夏代最初几个君主不称王,而称为“后”(意思是生育,亦有祖先之意)。直到少康(夏朝第六世君主)才明确称“王”(意为天地人的主宰)。这一变化源于
A.宗法观念影响消退
B.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C.君主权威显著增强
D.官僚体制逐渐完善
8 . 商代的甲骨文目前仅集中出现于殷墟一地,而周朝的青铜铭文则遍布四面八方。这表明在周朝
A.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显著加强
B.汉字开始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字
C.青铜器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
D.贵族阶级丧失了文化话语权
9 . 夏、商、周三代更替的事实,使周人不得不怀疑“天命”的永恒,对此,《尚书》记载:“天命糜常”、“惟德是辅”。这说明
A.孔子继承了夏商周的主流文化思想B.《尚书》是研究此历史的唯一证据
C.西周确立的宗法分封制具有优越性D.周人认为天命、道德是治乱的关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古人认为人事的兴衰可以通过自然的变化表现出来,并在占卜的过程中被捕捉到。一方面,占卜是一种神秘主义,而另一方面,则是各种自然科学经验的实际应用。”对这句话理解正确是
A.古代占卜利用迷信控制官员人事任免B.古代占卜是已能应用的科学理论
C.古代占卜是用于欺骗民众的迷信D.古代占卜包含了神秘主义与自然经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