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实行的背景、目的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制度因素是
A.三公九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度
2 . 杜佑《通典》卷一九《职官》载:“周成王既黜殷命,参改殷官,制为周礼,以作天地四时之名,谓之六卿。立天官冢宰掌邦治,地官司徒掌邦教,春官宗伯掌邦礼,夏官司马掌邦政,秋官司寇掌邦刑,冬官司空掌邦事。各有徒属,周于百事。”材料主要表明西周
A.践行了“阴阳五行”之说
B.官员职责明确分工细化
C.确立了森严的社会等级制
D.官僚政治日趋完善成熟
3 . 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说武王伐纣时,“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这里的“诸侯”最主要指哪类人
A.方国头领B.郡县官长C.商王子侄D.三公九卿
4 . 下表是周王朝分封情况一览表,对该表解读不正确的是
国名对象地理位置国名对象地理位置
王室子弟今山西功臣今山东北部一带
王室子弟今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商朝后裔今河南东部
王室子弟今山东南部王室子弟今河北北部、中部和北京
注:黄河流域的山西、山东是当时的主要农业区

A.周王朝同姓分封占主导地位
B.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
C.周王朝的同姓亲族封地富
D.分封对象具有多样性
2017-10-07更新 | 129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一调考试历史试题
5 . 由于文化差异,英语中有些词语所表达的意义在汉语中尚无确切的对应词来表达。有学者认为,将country、nation、state与“国家”对译,其实内涵差距很大。三个英语单词与“国家”相比,缺少的主要内涵是
A.民族
B.家乡
C.政权
D.家庭
2017-10-02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衡水金卷2018届全国高三大联考历史试题
7 . 西欧中世纪,“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众多大领主分封的中小贵族可能会不接受最高王权的管辖。类似的情形,在我国西周时期
A.可能出现,周天子通过层层分封间接控制天下
B.可能出现,地方百姓只服从自己宗族长的管理
C.不可能出现,周天子对臣属具有绝对的控制权
D.不可能出现,周天子与臣属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8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关于分封制的认识,下列选项史实、推论一致的是
A.史实:分封国的主要区域为黄河中下游地区
推论:成康分封带有遏制商族残余势力,统治殷商遗民的目的
B.史实:诸侯带领周王所授之民向东迁徙,与当地原居民杂糅,初步打破了邦族界限
推论:地缘政治向血缘政治转变
C.史实:秦朝废分封,行郡县
推论:秦朝以后中国历史上再无分封制
D.史实: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徭役、再分封
推论:西周政治带有一定的民主性
9 .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周朝解决这一问题的举措是
A.强化血缘联系
B.加强中央集权
C.实行封邦建国
D.推行礼乐教化
10 . 周朝封建卫、鲁时,命二国“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封建晋国时,命晋国“启以夏政,疆以戎索”。据查,商政、夏政是商、夏两朝对统治民族因其故俗制定的统治制度。这说明周初
A.被分封地都沿用商夏的旧制
B.分封制达到“以藩屏周”的目的
C.放松了对分封地的管控力度
D.对分封地采取了灵活的民族政策
2017-06-04更新 | 752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武安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考考前保温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