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实行的背景、目的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彼封建者,更占圣王尧、舜、再、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封建,非圣人意也……德又大者,诸侯之列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封。”据此可知,柳宗元认为分封制
A.是古人所处客观形势发展使然B.根本取决于圣人的个人意志
C.是国家由松散走向紧密的关键D.使周王处于天下共主的地位
2 . 周天子以姬姓大宗的身份对“得自于天”的土地和权力进行再分配,而姬姓贵族则根据与周王血缘关系亲疏远近,分别得到大小不等的权力与土地。这说明西周时( )
A.政治关系必须服从宗法关系B.宗法制依托分封制扩散
C.血缘亲疏是分封的唯一依据D.分封制以宗法制为基础
3 . 齐桓公时,齐国与鲁、宋等国组成联军攻打楚国,借口是楚国没有向周王进贡。楚国被迫认错。由此可知
A.齐桓公竭力维护分封制度B.周朝疆域得到进一步扩大
C.当时周天子仍是天下共主D.诸侯兼并战争的频繁发生
4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封建,非圣人意也……德又大者,诸侯之列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封。”据此可知,柳宗元认为分封制
A.由古人所处客观环境决定B.与圣人个人意志紧密相关
C.促使国家由松散走向紧密D.有利于周代政治稳定发展
5 . 据史书记载,武王伐商后,虽诛杀了纣王及其帮凶,但对于商王朝的后裔则相对宽容,还将纣王之子武庚封于殷,后武庚叛乱被镇压,周公又封纣王的兄长微子于宋并奉殷祀。周王室的这种做法,体现了
A.分封制等级森严的特征B.王权专制与原始民主的调和
C.宗法制立嫡以长的特色D.礼乐文明下的人道主义精神
2021-04-13更新 | 25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高考押题卷(一)历史试题
6 . 商朝建立后,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西周时,天子控制着王畿地区,其他地方分封给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的同姓贵族、功臣或旧贵族,让其在各地建立诸侯国。这反映出西周
A.社会形态发生变化B.国家政权趋于严密
C.中央权力高度集中D.逐渐抛弃商朝制度
7 . 史料记载:“殷民六族”、“怀姓九宗”等原属于周王室的臣民,被分给鲁、卫、晋等,成为诸侯的臣民,但同时他们依然为周王臣民。原属诸侯、贵族之臣也普遍成为周王之臣。这改变了商代各地方国里的臣民只属于方伯所有,不为商王所拥有的局面。“王臣”范围的扩大
A.有利于周王天下共主的形成B.逐步巩固了周王臣民的地位
C.强化了西周的中央集权制度D.扩大了诸侯国君的统治范围
2020-10-25更新 | 444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第十五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8 . 西周征服殷朝后,把姬姓的近亲近族,一批批分送去东方,择定交通及军略要冲,圈地筑城,长期屯驻……在其相互间,建成了一个包络黄河流域,乃至南达汉水、准水,甚至长江北岸的庞大交通网。该史料可用于论证西周分封制的实行
A.扩大了区域经济文化交流B.形成了森严的等级秩序
C.加强了对边疆的直接管理D.确保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9 . 先秦寓言中,凡言及愚蠢可笑之事,多冠以“宋人”,如拔茁助长、守株待兔,并进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
A.宋国人思维同化B.先秦诸子的影响力
C.寓言文学的特点D.周灭殷的特殊需要
10 . “中国”与“中国人民”

材料一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何尊有铭文122字,记述的是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今河南洛阳)之事。其中有“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句,意思是“以此地(洛阳)作为天下的中心,统治民众”。


周成王时期的青铜器——“何尊”

大约成书于公元前5世纪的《尚书》在《梓材》篇中也记述了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之事。文中有“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句,意思是“上天既已把中国的臣民和疆土都付给先王”。这是“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文献中。

材料二   就我所知,“中国人民”这一名称的提出,首先见于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货殖列传》。《史记》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就是说“中国人民”这一概念从提出到现在已有2000多年了。《货殖列传》所说的中国人民,实际上包含汉朝所设郡县内的各个民族。

——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1)指出材料一所引两则史料的类型,并分析其价值。
(2)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指出“中国”与“中国人民”的含义。由此,你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