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实行的背景、目的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杜佑《通典》卷一九《职官》载:“周成王既黜殷命,参改殷官,制为周礼,以作天地四时之名,谓之六卿。立天官冢宰掌邦治,地官司徒掌邦教,春官宗伯掌邦礼,夏官司马掌邦政,秋官司寇掌邦刑,冬官司空掌邦事。各有徒属,周于百事。”材料主要表明西周
A.践行了“阴阳五行”之说
B.官员职责明确分工细化
C.确立了森严的社会等级制
D.官僚政治日趋完善成熟
2 .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西周分封制”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晋国是姬姓封国
B.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C.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D.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3 . 《周书·牧誓》中记载,“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周武王此举意在:
A.体现新政权的合法性B.批判商王的暴虐无道
C.鼓舞士气伐纣灭商D.宣扬天命以巩固政权
2017-06-04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儒家经典《春秋·榖梁传》中说,“上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下列各项对史料解读正确的是
A.《春秋·榖梁传》的说法符合“上古”的实际情况
B.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的崩溃
C.《春秋·榖梁传》中四民的排序说明儒家反对重农抑商
D.儒家四民的划分体现了对军人的歧视
5 . 周代金文“封建亲戚”中的“亲”字写作“”(字的左边是监狱,下边探望,有血缘关系的人才会探监慰问),“戚”字写作“”(字的左边和下边都是一种武器)。这反映了周代
A.受封诸侯的权利
B.分封的对象
C.受封诸侯的义务
D.分封的目的
2017-03-08更新 | 320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三一轮复习历史日日清:第一单元第1讲先秦的政治
6 .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出自《论语·尧曰》。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中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A.鲁
B.齐
C.燕
D.宋
7 . 下图为春秋晚期,晋国卿大夫之间举行盟誓时记载誓词的文书。其誓词为:一定要“忠心事主”,决不“与贼为徒”,否则夷灭氏族,绝子绝孙。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A.宗法制度的严酷苛刻
B.分封制遭到了破坏
C.卿大夫对诸侯的忠诚
D.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8 . 周初分封而建的鲁国,曾诞生过大思想家孔子。观察下图,鲁国位于
A.①B.②C.③D.④
2016-11-27更新 | 407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百树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暑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9 . 《左传》有云:“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材料表明
A.周天子与诸侯王关系近乎平等
B.“礼崩乐坏”的局面开始出现
C.诸侯之间通过盟约来维系和平
D.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已经确立
10 . 《左传•鲁隐公六年(公元前727年)》载:“冬,京师来告饥,公为之请籴于宋、卫、齐、郑,礼也”。 这反映了
A.各诸侯国负有对周的朝贡义务B.以鲁国为首的诸侯国自愿的道义举动
C.各诸侯国是在落实《周礼》中的规定D.周天子拥有绝对的权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