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实行的背景、目的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周王封伯禽于鲁,不久“准爽、徐戎及商淹又叛”,鲁侯便作《费誓》而征计之:周王封齐时,命太公曰“五侯九伯,女(汝)实征之”。这说明周分封建国的重要目的是
A.稳定政局,镇抚各族B.抵御外侮,巩固边防
C.封建亲戚,化解矛盾D.宗法姻亲,敦宗睦祖
2 . 商朝时期,虽然其统治区域很大,但是方国、部落遍布全国,时而臣服,时而反叛,连年征伐,人民困苦不堪。而商王对于臣服的一些方国、部落,虽采取了加封侯、伯等封号的做法,但始终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这一史料主要用来论证
A.商王控制范围有限B.分封制形成的背景
C.嫡子继承制的滥觞D.中央集权的必要性
4 . 卫国为殷商故地,周初分封卫国时,周公命始封君康叔对卫地的周人犯酗酒罪即“予其杀”,而对殷商遗民,则“毋庸杀之,姑惟教之”。据此可知,周初
A.形成德主刑辅的治国理念B.承袭殷商的地方治理模式
C.采用儒法并施的治理策略D.对殷商遗民实施怀柔政策
5 . 周天子分封诸侯时要举行授土授民仪式,既要给受封者颁赐礼器以作凭证,又规定受封者应“以供王职”,“法则周公”,并将这些载入文告,公布于世。这一做法旨在
A.缓和周王与诸侯之间的矛盾B.遏制诸侯国之间的相互攻伐
C.明确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D.推动诸侯为周王朝开疆拓土
6 . 周朝的东都洛邑(成周)既成,遂迁曾反对周朝的“殷顽民”于此;同时,封降周的商贵族微子于商朝故都宋地,以代殷商之后;封武王少弟康叔于纣都,成立卫国,赐以殷民七族;封周公长子伯禽以奄国旧地,成立鲁国,赐以殷民六族。西周的这些举措
A.扩大西周统治的社会基础B.密切了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
C.意在加强控制殷商旧势力D.消除了商朝后代的反抗斗争
7 . 周朝有同姓贵族之间不得联姻的规定,故周王室主要与异姓诸侯联姻,这些诸侯国被称为“甥舅之国”。“甥舅之国”的出现
A.加速了周王室统治的衰落B.进一步扩大了周代宗法体系
C.强化了部落血缘贵族统治D.说明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基础
8 . 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
A.分散的自然经济B.贵族拥有世袭特权
C.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D.王室日益腐败
2020-01-01更新 | 272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4届河南省郑州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考历史试卷
9 . 《左传·昭公七年》记载:“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何非君臣。”这说明
A.诸侯与天子分疆而治
B.宗法血缘关系的强化
C.诸侯国威胁周王统治
D.当时国家单一制结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