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实行的背景、目的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2 . 西周的封国,有姬姓王室子弟、姻亲、功臣、古帝王后、殷后、重要方国等六种类型。其中,前三种群体是西周最信赖的力量,其他则无足轻重,西周分封后三种群体主要是出于
A.推行仁德的旨趣B.防御狄人的思量
C.拓展疆域的需要D.羁縻笼络的考虑
3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可见,西周分封是
A.“天下一家”文化认同的必然B.对上古及夏、商制度的承袭
C.生产和交通技术等落后的结果D.大一统在制度文化上的体现
4 . “周人必须在各地区与殷人旧族及当地土著建立‘三结合’的统治”。这种“三结合”中主动的结合力量自然是周人与友族的宗亲子弟,他们也是最居优势地位的成分。这种做法
A.根源在于周初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B.有效的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是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的延续
D.体现的是一种神权与族权的结合
5 . 《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材料主要表明当时
A.“礼崩乐坏”局面开始出现
B.诸侯国争霸战争接连不断
C.国家政治秩序受到严重挑战
D.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
6 . 周文王与正妻的儿子康叔封于殷商故都,继续采用殷商的法律,按照周的绳索长度计量土地。周成王的同母弟唐叔封于夏朝的中心地带,沿用夏朝的政治制度进行管理。这说明西周初期的统治者
A.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意图保护地方文化的独立性
C.加强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对被征服地区采取安抚政策
2019-06-03更新 | 380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之分始定于此。这反映了
A.殷商以前“天子”“诸侯”没有区分
B.自周以后才有了真正意义的国家概念
C.分封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文明的演进
D.分封制的对象都是功臣、昆弟、甥舅
8 . 公元前 782 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 …… 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幽王荒淫无道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D.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2018-11-21更新 | 94次组卷 | 39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第三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9 . 邾城,为举水河畔的新洲城。公元前1066年,武王伐纣,曹侠(颛顼五世孙晏安后裔)为武王“挟毂骖乘”因而有功,封国于邾,名邾子国,邾城由此而名。据材料可知,西周时期
A.分封的主体是功臣和先代贵族
B.宗法关系是维系统治的纽带
C.军功和贡献是分封的依据之一
D.血缘分封是拱卫王室的手段
10 . 周代分封制是“本大而末小”,“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以构成“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等君臣隶属关系。据材料可知
A.周代国家地方自治政权普遍建立
B.王权至上、强本弱末是根本原则
C.分封地域覆盖了中华民族发祥地
D.受封诸侯有“以供王职”等义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