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实行的背景、目的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周王和诸侯的关系一方面是君臣,另一方面又是一种契约关系。因此周王对于诸侯
A.可依据分封制管理
B.可以随时剥夺其封地
C.拥有完全的支配权
D.不能干涉他们的事情
2 . 《诗经·大雅·板》:“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诸侯是国家的屏障,大宗是国家的主干,怀德是国家平安的保证,同姓是国家的城垒)材料主要说明西周
A.将血缘关系和部落关系结合强化王权B.通过宗法制和分封制来维系巩固统治
C.通过分封贵族建立诸侯国以拱卫王室D.建立核心制度以维护贵族的等级特权
4 . 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材料三、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2)材料二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影响。
2017-10-2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第三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5 . 关于分封制和郡县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是为了巩固统治而实施的
B.郡县制的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
C.都属于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D.分封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6 . 《大英百科全书》对封建主义定义为具有贵族身份的封君和封臣之间的契约关系。封君赐予封臣一份领地或采邑,为封臣提供保护;作为交换,封臣宣誓对领主的忠诚,以及承诺进贡、劳役和兵役等义务。封臣在自己的领地上享有较为完整的治理权或统治权……。据此,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是指
A.西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7 . 战国有云:“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周初分封而建的宋国,曾诞生过大思想家墨子。观察下图,宋国位于
A.B.C.D.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即诸侯国)屏国。
——《左传》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
观察下图

图一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述的是一种什么政治制度?诸侯有何义务?与周天子之间是何种关系?
(2)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都是中国古代有所作为的封建帝王。在君权与相权的处理上,四人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3)与图2相比,图3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当时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9 . 冯天瑜在《史学术语“封建”误植考辨别》一文中写道“近代中日两国学人皆以‘封建’翻译西方史学术语feudalisim(意为领主、采邑制),遂成一汉字重要史学术语。”据此定义,下列属于分别属于中西方“封建时代”的是:
A.夏商时期、罗马帝国时期B.秦汉时期、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
C.殷周时期、法兰克王国时期D.明清时期、英国都铎王朝时期
10 . 《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A.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B.西周末期王室衰微
C.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D.战国时期群雄并立
2016-11-21更新 | 1124次组卷 | 43卷引用:2014届湖北省浠水县三校高三9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