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实行的背景、目的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山东省是我国经济和文化大省,历史悠久。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的山东省行政图


材料二   据文献记载:①鲁、齐等诸侯在其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②秦代官吏必须经过国家委任才能就职;官吏调任时,不得带随员;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违者要依法治罪。


(1)材料一中的下图反映的山东大地出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什么?它是何时实行的?
(2)材料一中的下图,反映的山东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始于何时?
(3)通过材料二可以看出,以上所述两种政治制度在地方权限上有何不同?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左传·昭公》记载:“周有乱政,而作九刑。”关于“九刑”的具体规定,《左传·文公》曾经提到“毁则为贼,掩贼为藏,窃贿为盗,盗器为奸”,触犯这些规定的要受到惩处;《尚书·吕刑》记载西周时期的刑罚有墨、劓、刖、宫、大辟五种,称为“五刑”,其具体条文规定达300多条。“刑罚世轻世重”则表明刑罚的执行时轻时重,因人因时而异,贵族中的亲故勋戚可以减免,交纳一定数量的罚金,也可以赦免。

—摘编自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关于西周的历史,罗香林认为:“他(周武王)把过去已被人灭掉的部落或诸侯之国重新建立起来。这在当时,曾得到大众的拥护,是其获得的第一步成功。第二步是完成了对亡殷的防范工作……第三步是以功臣开发边区,‘屏藩王室’而封建诸侯,这使亲亲贤贤的工作也随之成功了。”王玉哲认为:“周武王东征灭商后,曾经进行分封,在黄河流域各地区,广建侯卫……但这次分封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东方还没有大定下来,有些诸侯仍不能赴国……且埋下了政治的隐患。”

—摘编自罗香林《中国民族史》和王玉哲《中国上古史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司法制度的特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两位研究者对西周历史的认识。

3 . 夏、商、周三代更替的事实,使周人不得不怀疑“天命”的永恒,对此,《尚书》记载:“天命糜常”、“惟德是辅”。这说明
A.孔子继承了夏商周的主流文化思想B.《尚书》是研究此历史的唯一证据
C.西周确立的宗法分封制具有优越性D.周人认为天命、道德是治乱的关键
4 . 下表是关于古代分封的历史记载。据此可知
原文出处
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史记·黄帝本纪》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荀子·儒效篇》
诏曰:“故衡山王吴芮与子二人、兄子一人,从百粤之兵,以佐诸侯,诛暴秦,有大功,诸侯立以为王。项羽侵夺之地,谓之番君。其以长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立番君芮为长沙王。”《汉书·高帝纪》
夏四月乙丑,封皇子樉为秦王,棡晋王,棣燕王,橚吴王,桢楚王,榑齐王,梓潭王,杞赵王,檀鲁王,从孙守谦靖江王。《明史·本纪·太祖》

A.分封制正式起源于黄帝时代
B.分封的依据是要有功于王朝
C.分封时主要赐予封地和爵号
D.推行分封主要出于政治目的
2018-08-1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考历史极速提分一本通》通用版历史(必修1)
5 . 《国语•鲁语上》中记载:“夫宗庙之有昭穆(父曰昭,子曰穆)也,以次世之长幼,而等胄之亲疏也。”材料主要反映了
A.分封制的影响
B.宗法制的影响
C.郡县制的影响
D.举制的影响
2017-10-1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第六中学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周书·牧誓》中记载,“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周武王此举意在:
A.体现新政权的合法性B.批判商王的暴虐无道
C.鼓舞士气伐纣灭商D.宣扬天命以巩固政权
2017-06-04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     “夏商周断代工程”于1996年正式设定,成为中国“九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为了使工程规定的目标能顺利实现,国务院成立了由国家科委副主任邓楠为组长、七个部委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李铁映、宋健二人为工程特别顾问。聘任历史学家李学勤、碳-14专家仇士华、考古学家李伯谦、天文学家席泽宗为工程“首席科学家”,主持由21位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工作。——陈宁:《“夏商周断代工程”争议难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几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
(3)史料一般分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从研究西周历史的角度看,材料一、二所引用的史料属于哪一类?材料三中“夏商周断代工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
8 . 《谷梁传》记载“古者天子封诸侯,其地足以容其民,其民足以满城而自守也。”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A.分封制有利于边疆的开发
B.分封制强化了专制王权
C.诸侯国领土不能随意扩展
D.诸侯国实行了小农经济
10 .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2016-11-27更新 | 359次组卷 | 51卷引用:2011届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