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实行的背景、目的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1 道试题
1 . 商朝建立后,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西周时,天子控制着王畿地区,其他地方分封给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的同姓贵族、功臣或旧贵族,让其在各地建立诸侯国。这反映出西周
A.社会形态发生变化B.国家政权趋于严密
C.中央权力高度集中D.逐渐抛弃商朝制度
2 . 周王将王畿直接控制的镐京之外的广大地区,封授给王族子弟、功臣和前朝贵族,在地方建立世袭的诸侯国。下图中属于前朝贵族封国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 . 张荫麟的《中国史纲》叙述:“郑始祖为周厉王少子友,宣王时始封,在今陕西华县。幽王之乱,郑友寄家于郐及东虢,因而夺占其地,别建新国。”对此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制度基础B.郑国版图在春秋时期发生变化
C.对周的文化认同因此被削弱D.幽王时期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
2020-12-14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长兴、余杭、缙云中学三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4 . 西周以镐京为都城,除此之外在王畿区广设都邑宫馆,在王畿区以外的交通要道沿线及族群关系复杂的边疆地区设置王帐,供周王“巡狩”时驻跸。此举       (  )
A.实现周王对地方的直接控制B.以监察异姓功臣为首要目的
C.适应管控地方强化王权之需D.建立起沟通全国的交通网络
5 . “封”,甲骨文作形似一株树,作划疆分界之意,于其右旁加“邑”,即成金文“邦”字。“国”,甲骨文作从戈守口,像人持戈“保家卫国”。这几个字的古字形揭示出诸侯国的职责是
A.分封亲属,明辨亲疏B.划定疆界,驻军守土
C.征收租税,保家卫国D.和谐族权,拱卫王室
6 . 周人起于关中,而崤关以东的华北平原及山东半岛,在商代已是文明发达区域。较落后的周人为控制先进的东方的土地与人民,只好大力推行分封制。这说明分封制
A.有利于巩固统治B.落后于时代潮流
C.以井田制为基础D.植根于血缘关系
8 . 周朝的分封是建立在对当时中原地区完成军事征服的基础之上,而且受封的对象主要是本族的王孙公子和姻亲功臣,这些受封的姬姓王孙公子和姻亲贵族,代表周天子直接统治其他民族地区。由此可知(     )
A.分封或封爵最早起源于西周B.周王实际上是一个部落联盟首领
C.周朝与诸侯国是松弛的宗藩关系D.诸侯国履行以藩屏周的使命
9 . 史料记载:“殷民六族”、“怀姓九宗”等原属于周王室的臣民,被分给鲁、卫、晋等,成为诸侯的臣民,但同时他们依然为周王臣民。原属诸侯、贵族之臣也普遍成为周王之臣。这改变了商代各地方国里的臣民只属于方伯所有,不为商王所拥有的局面。“王臣”范围的扩大
A.有利于周王天下共主的形成B.逐步巩固了周王臣民的地位
C.强化了西周的中央集权制度D.扩大了诸侯国君的统治范围
2020-10-25更新 | 444次组卷 | 22卷引用:重庆市万州二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西周征服殷朝后,把姬姓的近亲近族,一批批分送去东方,择定交通及军略要冲,圈地筑城,长期屯驻……在其相互间,建成了一个包络黄河流域,乃至南达汉水、准水,甚至长江北岸的庞大交通网。该史料可用于论证西周分封制的实行
A.扩大了区域经济文化交流B.形成了森严的等级秩序
C.加强了对边疆的直接管理D.确保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