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实行的背景、目的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西周初年,分封的大国多在边远地区,如晋、齐、燕等国,远离周王室统治的中心地带。这一布局旨在
A.加强对外开疆拓土B.促进边远地区开发
C.构筑边疆安全屏障D.防范异姓诸侯叛乱
2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面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可见,西周分封是(        )
A.“天下一家”文化认同的结果B.社会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
C.对上古以及夏商制度的承袭D.大一统趋势在政治上体现
2020-02-1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内外服制
5 . “周公迁殷顽民于成周(洛邑)……周公亲自监之。”“(周公)分鲁公(即伯禽,周公之子)以殷民六族……分康叔(周公之弟)以殷民七族。”材料体现分封制的目的是
A.分割殷民,拱卫王室B.分封亲族,加强皇权
C.分封殷民,拱卫王室D.分封功臣,加强王权
2019-12-24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18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6 . 《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西周初期
A.周王具有较高的政治权威B.诸侯有对周王随从作战的义务
C.由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私D.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2019-12-0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中学2018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模拟历史试题
7 . 制度的变革

中国历史上的地方制度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材料一  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诈(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

——(明)张燧《千百年眼》

材料二  吴王濞招天下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千互通,相为消长,这些情况皆足以动摇政局。

——钱穆《秦汉史》

材料三  行省品秩高,权势重,对所辖路府州县官的统摄和节制力自然较强。行省辖区广,数量有限,又便于朝廷的最高指挥和节制……弥补了秦汉以来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了。

——李治安《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中涉及到中国古代哪些地方管理制度?
(2)请对汉、元两朝的地方制度进行简要评述。
2019-11-06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15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16-17高二下·上海浦东新·阶段练习
8 . 《三字经》载:“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历史上“纣亡”的时间大约在
A.公元前15世纪B.公元前13世纪
C.公元前11世纪D.公元前9世纪
2019-10-23更新 | 62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15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内外朝制
2019-10-10更新 | 143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4届云南云龙县第二中学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