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实行的背景、目的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成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请思考: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的哪种制度?依据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天子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以上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
2 . 《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材料主要表明当时
A.“礼崩乐坏”局面开始出现
B.诸侯国争霸战争接连不断
C.国家政治秩序受到严重挑战
D.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
3 . 周王打破旧式部族方国血缘界限,建立各部族混合、以周人为统治者的新型国家,过去那种一族即一国的情况不复存在。这一局面是因为
A.宗法制度的衰落
B.贵族统治的完善
C.血缘政治的打破
D.分封制度的推行
2019-05-18更新 | 825次组卷 | 22卷引用:四川省荣县中学校高三2020届第五学期入学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据《左传)记载:西周时期,周公代表周王在祖庙举行“册命”典礼(“册”为分封仪式上太史手持的简册,“命”为写在册上的周天子旨令),颁布“授土授民”文告,如封伯禽于鲁,文告为《伯禽之命》。这说明西周
A.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政治传统
B.以特有的律法形式建立诸侯国
C.通过血缘纽带巩固等级制度
D.保证了天子对诸侯国的控制权
5 . 《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蓟被认为是北京建城之源。与这一史实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6 . 东周桓王即位后,周郑交恶,桓王联合陈、蔡、虢、卫等国讨伐郑国,最后双方在繻葛开战,郑国将领祝聃射中桓王肩膀,但郑庄公未乘胜追击,仍遣使慰劳桓王。这表明当时
A.分封制度得到了有效维护
B.诸侯争霸局面已经出现
C.兼并战争有利于国家统一
D.周天子的权威依然存在
7 . 下表为不同史籍有关周朝“分封制”的记载:
记述出处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
“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吕氏春秋·观世》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史记·周本纪》
“周武王崩,武庚与管叔、蔡叔作乱,成王命周公诛之,而立微子于宋,以续殷后焉”《史记·殷本纪》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王室子弟是周初分封的主体部分
B.周朝只在初期进行了分封
C.分封制有效地巩固了周朝的统治
D.周王朝的分封制相当发达
8 . 周人起于关中、社会经济较落后,而崤关以东的华北平原及山东半岛,商代时已是文明发达区域,所谓“自五帝以来,政治文物所自出之都邑,皆在东方”。武王灭商后,为实现对东方的有效统治,实行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9 . 下表为不同史籍有关周朝“分封制”的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王室子弟是周初分封的主体部分
B.周朝只在初期进行了分封
C.分封制有效地巩固了周朝的统治
D.周王朝的分封制相当发达
10 . 《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
2019-01-30更新 | 3559次组卷 | 98卷引用:2017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上期开学考试(8月)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