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实行的背景、目的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追思先圣,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三门峡陕县),黄帝之后于祝(今江苏丹阳),帝尧之后于蓟(今天津蓟县),帝舜之后于陈(今河南淮阳),大禹之后于杞(今河南杞县)。”材料主要体现了周王
A.重视王畿之地的经营B.酬报开国辅臣的功绩
C.欲行德政的贤明形象D.开疆拓土的集权统治
3 . 历史遗留下来的许多实物都是重要的史料。如图器物可以佐证的是
A.第一个国家政权的诞生B.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C.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D.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实现
4 . “中国”与“中国人民”

材料一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何尊有铭文122字,记述的是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今河南洛阳)之事。其中有“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句,意思是“以此地(洛阳)作为天下的中心,统治民众”。


周成王时期的青铜器——“何尊”

大约成书于公元前5世纪的《尚书》在《梓材》篇中也记述了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之事。文中有“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句,意思是“上天既已把中国的臣民和疆土都付给先王”。这是“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文献中。

材料二   就我所知,“中国人民”这一名称的提出,首先见于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货殖列传》。《史记》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就是说“中国人民”这一概念从提出到现在已有2000多年了。《货殖列传》所说的中国人民,实际上包含汉朝所设郡县内的各个民族。

——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1)指出材料一所引两则史料的类型,并分析其价值。
(2)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指出“中国”与“中国人民”的含义。由此,你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认识?
5 . 周武王灭商后,封商纣子武庚于殷,修葺被纣杀害的比干之墓,打开监牢释放被囚的百姓,并散发府库中的财物、粮食,赈济饥民和贫弱的百姓。这些举措说明
A.商朝的势力被彻底消灭B.推行分封制势在必行
C.以殷治殷方略成效显著D.周武王具有仁德之心
6 . 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
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2019-12-11更新 | 790次组卷 | 126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礼记·王制》规定:大诸侯国设三卿,都由天子任命,次一等的诸侯国也设三卿,其中二卿由天子任命,一卿由国君任命,小诸侯国设有两卿,都由国君任命。据此可知,西周分封制
A.蕴含着中央集权的因素B.保证了周天子的专制统治
C.宗法血缘色彩极其淡薄D.有效限制了地方诸侯权力
2019-12-03更新 | 2426次组卷 | 4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内外朝制
2019-10-10更新 | 143次组卷 | 22卷引用:辽宁师大附中2019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10 . “夏、商以来的所谓诸侯,都是古代自然发生的部落,他们的存在既非天子所建,天子自己也不能无故地废去他们。于是周初列爵分土,只索明定一个办法,表示政由己出,所有锡土分茅的荣典,都是天子亲亲奖功的恩赏。我们只看当时的封建,便可明白周初的开国方略了。”由此可见
A.三代分封的诸侯都是位高权重
B.周朝代商并继承了商的分封制
C.“当时的封建”显示了王权至上
D.周的开国方略侧重于广封宗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