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实行的背景、目的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
A.王位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
2019-01-30更新 | 910次组卷 | 93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春秋时期,晋、楚两国长期争霸。两国皆筋疲力尽,诸侯间也实在受不了“牺牲玉帛,待于二境”(《左传·襄公八年》)的苦痛,于是再由宋国发起弭兵运动。会上约定晋、楚共为盟主,中小诸侯国对晋、楚同时朝贡。上述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宗法制的瓦解
B.中央集权的发展
C.分封制的动摇
D.周王的地位下降
3 . 《左传》记载“(齐国大夫庆封)奔吴,吴句余(吴国君主)予之朱方(吴邑)。聚其族焉而居之,富于其旧。”这主要反映了
A.受封土地是建立宗族的条件
B.宗法关系是推行分封制的基础
C.分封强化了宗族内部的等级
D.国君直接掌握封国土地和人口
4 . 杨宁一曾说:“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这表明西周作为一代王朝的最本质特征是
A.统一性与集权性
B.统一性与制衡性
C.分散性与松散性
D.独立性与落后性
5 . 宁夏首次发现的大型西周遗址彭阳姚河塬商周遗址,其灰坑及墓葬出土卜骨和卜甲计7块,其中有文字的刻字卜甲2块,总计34字,大意为:有2个人分别率领了30个人到夜、宕、复等地巡查、巡视。这说明
A.甲骨文是当时唯一文字资料
B.西周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体制完善
D.西北地区设郡县加强中央集权
6 . 《韩非子·五蠹》中记载:“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守株待兔”的故事,对这一故事中所涉及的史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株待兔地点在今天河南商丘一带
B.宋人始祖是灭商有功而被封的功臣
C.耕田者劳作时可能使用铁铲等农具
D.故事体现了韩非子因时而变的主张
7 . 公元前634年,齐国打鲁国,鲁国派使臣见齐君说,鲁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你打鲁国怎么对得起先祖?齐君下令退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分封制渐趋瓦解
B.齐鲁始封君都是王室成员
C.周天子的权威受到挑战
D.旧制度仍有一定作用
8 .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分封制
A.拱卫王室,加强统治B.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因素
C.强化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D.形成了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