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实行的背景、目的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1 . 据下表可知,这些方位观念
周人的方位观念出处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左昭右穆”左祖右社”《周礼》
“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尊省西向,卑省东向"《礼记》
“内诸夏外夷狄"《公羊传》

A.体现了王政的神权色彩B.反映周人严谨的地理意识
C.规制了周朝的政治秩序D.表明西周已形成地缘政治
2021-10-11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
2 . 正如许倬云指出的那样:“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 封领了不同的人群……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据此可知,分封制
A.加速了新官僚制度的建立B.使周天子的权威被严重削弱
C.部分冲击了封建统治秩序D.推动了西周政治文化的扩展
3 . 周朝礼法规定,诸侯要定期朝见周王,报告政绩并献奉财物。而春秋时期,诸侯朝见周王的事例已不多见,鲁国君主朝见周王仅有两次,齐桓公则一生未朝见周王。这表明
A.宗法制开始解体B.分封制受到挑战
C.礼乐制不复存在D.集权制初步形成
4 . 《左传》载:“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材料涉及的制度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宗法制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上三幅图片体现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地方管理制度。任选两幅图,简析其代表的两个时期地方管理制度的变化。(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7 . 有学者指出,春秋时期“有土地运动,却无土地市场”“土地运动主要是在诸侯与诸侯、诸侯与卿大夫、卿大夫与卿大夫之间进行的”,其方式有封赏、迁徙土著以重分土地、索取、以土地作政治性交换、对土地作政令性调整等。该学者强调当时
A.地主土地私有制最终确立B.分封制度逐步走向瓦解
C.铁犁牛耕推动了社会变革D.土地转让引发社会动荡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名校
8 . 地方行政制度创新是关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重大命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对西周政治体制的继承与创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顾炎武对分封制和郡县制各自弊端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郡县制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环节。
2021-07-29更新 | 366次组卷 | 6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0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021高三上·浙江·专题练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历史演进的角度说……必须“礼崩乐坏”,然后才有“天下定于一”。……自秦汉以来,中国历代政治家、史学家都无一例外地关注“封建”与“郡县”之间的区别……足见由“封建”转向“郡县”,确实是中国社会演进中的“历史大关节”。以“封建”与“郡县”为历史性标志的两种政治体制,其间的重大区别,今人据以判断的视域自然要比古人宽阔得多。

——选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礼崩乐坏”对周朝的直接影响,分析说明“郡县”和“封建”之间的“重大区别”以及郡县制建立的作用。
2021-07-29更新 | 318次组卷 | 4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考点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21高三下·全国·阶段练习
10 . “二王后三恪”属中国古代政治礼制的宾礼之一。杜佑《通典》考证以为封前二代后裔为“二王后”,封前三代后裔则称为“三恪”。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中,符合“二王后三恪”的是
A.鲁B.齐C.燕D.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