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的特点与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学者冯天瑜说:“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据此可知,分封制
A.加强了西周的中央集权制度B.是典型殷人血缘政治的延续
C.推动了族群交融和加强统治D.是早期国家的官僚体制创新
2 . 王国维《商制度论》记载:“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股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这一变化
A.建立起周天子的集权统治B.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C.标志着贵族政治开始确立D.加强了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
3 . 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A.分封制B.封建制度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
2019-10-12更新 | 416次组卷 | 87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内外朝制
2019-10-10更新 | 143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3-2014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5 . 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
A.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
B.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
C.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
D.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2019-08-14更新 | 750次组卷 | 48卷引用:辽宁省普兰店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西周建立后,在分封同姓诸侯的同时,也分封了部分异姓诸侯。其目的是
A.稳定统治秩序
B.强化宗法制度
C.促进民族交融
D.加强文化交流
2019-08-12更新 | 336次组卷 | 22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第十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题
7 . 《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段话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诸侯国之间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
C.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向崩溃
D.诸侯国弃国逃跑,井田制崩溃
8 . 周代文献表明,通过分封制,西周时代的人们已经产生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意识。这表明周代分封
A.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
B.孕育了中央集权观念
C.建立了君主专制的统一王朝
D.初步形成了家天下的局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西周的诸侯不仅要保持自身群体内部的团结,还要深入土著居民之中,更须与周王室保持密切的关系,以为藩屏。这说明分封制
A.有利于周朝统治的巩固
B.实现中央对地方直接管理
C.避免了宗族内部的冲突
D.弥合族群之间的巨大差异
2019-05-08更新 | 525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西周至春秋时期,周王畿和诸侯封国普遍实行国野制,以周人为主体的国人压迫和剥削野鄙地区被征服的野人。战国以降,各国大规模登记户籍,消除国野差异,使其成为国家控制下的“编户齐民”。这一现象
A.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有利于实现富国强兵
C.加速了宗法分封制的瓦解
D.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2019-04-25更新 | 502次组卷 | 21卷引用:辽宁省省内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